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北魏墓志数量少且比较简短,有的墓志只有一句话。但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大量增加,且大多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可分为志题、讳、字、乡邑、族出、世次、行治、履历、卒日、寿年、葬日、葬地、铭辞等几部分。该变化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     
A.冲击了鲜卑贵族的统治B.顺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C.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023-05-21更新 | 37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晚清修律运动的开展,国内出现了学习西方法学的热潮,具体表现为大批青年分赴东西方学习法政,他们后来成为中国近代法学传播的主体力量。

纵观近代法科留学的历史,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8741895年)法科留学处于初始的无意识发展阶段,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各省都没有有计划的派遣活动,但出现零星自费习法者,福建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赴欧留学生及在事人员中有少数接触西方法制或接受专门法律教育。第二阶段(18951911年)法科留学蓬勃发展,表现为中央提倡,地方响应,法政留学一时成为变法求才的首要途径。各种官费、公费、自费生分赴东西肆习法律、在职官吏出洋游历考察政治学术、亲贵子弟建习政法以固国本。其中,留日生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第三阶段(民国以后),法科留学整体步入平缓发展的轨道,再未出现清末习法的汹涌热潮,留学运动向欧美国家扩展,法科留学呈现出日、美、欧同步发展的趋势。

据有关学者估算,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100年时间里,中国的法科留学生大约有4500名留学生归国后多任职于法律院校或司法行政部门,形成了一个职业法学家群体。自清末新政开始,近代中国立宪运动迭起,建设法治国家的任务迫在眉睫,独特的历史环境为法学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们在工作实践、教学研究中必然地传播法学知识、促进学术生长。

——裴艳《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


(1)根据材料,概况近代法科留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造成法科留学三个阶段变化的原因。
2023-05-21更新 | 36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奏折制度是清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内外官员直接向皇帝奏报,让皇帝得以垄断了上行重要政务信息。但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责任内阁奏事权剧增、奏折内容范围缩小、奏折在内阁总理大臣处先行集中,成为一个既定的趋势。这一变化(     
A.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有利于延缓革命的爆发D.客观上削弱了专制的皇权
2022-10-28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孝文帝即位以前,北魏社会正处在一个由家长奴隶制向封建制急速变化的过渡阶段,氏族制和奴隶制经济成份渐渐萎缩,封建制经济则有长足发展,到实行“均田制”前夕这种趋势已发展到较高阶段,和这个过程相始终并不断推动它前进的是各族人民反抗拓跋部政权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孝文帝正好在这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领略了社会大震荡与人民起义的力量,加上胡汉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使孝文帝面临种种危机,拓跋部政权再也不能按旧轨继续统治下去了。

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孝文帝为了政权的巩固,抛弃了狭隘的民族偏见,与他的前辈相比提供了新东西。他坚持实行改革新政策,对北方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复兴和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容忽视的是,正是孝文帝的汉化,加速了北魏的消亡。身为拓跋鲜卑最高领导人的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与其说是推行汉化,不如说是对鲜卑文化的全盘否定。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的同时,也将当时汉人门阀政治的弊端带给了北魏更将鲜卑人自身固有的凝聚力打破,为鲜卑族的消亡,北魏的灭亡埋下了无可挽回的隐患。

——余少华《北魏孝文帝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改革。
2022-03-2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人数变化曲线。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留学生回国参加民主革命B.近代日本发展对华有较强示范性
C.日本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D.欧美加大对华公派留学的吸引力
2022-01-0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

(1)比较图1、图2、图3,并结合所学指出春秋至战国时期形势图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
(2)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以商鞅变法为例,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1-02-01更新 | 535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管仲改革        ③鲁国初税亩        ④吴起变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0-08-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B.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C.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9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A.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B.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10 . 20世纪初,清廷颁谕:“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著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之后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这一改革举措
①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六部建制 ②有利于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
③反映了甲午战败的直接影响 ④顺应近代统治机构变化趋势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020-11-1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