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景帝认为笞刑“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故下诏说:“加笞与重罪无异,幸而不死,不可为人。其定律:笞五百曰三百,笞三百曰二百”后又“减笞三百曰二百,笞二百曰一百”。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又下诏“改碟(把肢体分裂)为弃市,勿复碟”。汉景帝提出,虽然按律文定罪而犯人如果不服可上诉,有关部门应及时会审评议。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汉景帝又特别下诏对刑狱案件要求慎重处理,疑难案要复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再次下诏,说:“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当鞠系者,颂系之。”所谓颂系,就是“宽容之,不桎梏”。

——摘编自马亮宽《略论汉景帝》

(1)根据材料,概括汉景帝法制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景帝采取上述举措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学者认为不改革文字,文字上只能由“已经取得特殊权利的人来领导文盲大众”,并且一些东欧友人也迫切希望改革汉字以便于语言翻译工作。在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字改革理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改革文字的紧迫性,于是中国文字改革协会等文字学术研究团体应运而生。1950年6月,在认真研习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字改革工作后,毛泽东提出了汉字简化“不能脱离现实,隔断历史”的指示。1951年下半年,经过征询各方意见后,毛泽东认可了文字改革者共同提出的汉字拼音化主张,提出“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定”,“鉴于汉字书写困难”,“必须加以整理简化”。

——摘编自崔明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启动文字改革的动因及决策过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字改革的特点,并指出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字改革的意义。
2024-01-10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中地区是众蛮夷聚居之地,地势险远。诸葛亮耐心地对南中大姓和各族首领展开攻心战术,使南中夷汉各族做出不再反叛的承诺。平定南中后,蜀汉统治者将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又将建宁郡、永昌郡部分地区增设为云南郡。统治阶层将当地的豪右大帅移徙至成都,让其到中央任职。同时,在南中大兴屯田,鼓励垦荒种地,将各族人民编为齐民,传播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至此,南中地区“纲纪粗定,夷粗安”。蜀汉政权也获得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大后方,为其在三国鼎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伟山《三国民族政策及其特点略论》


(1)根据材料,概括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蜀汉政权经略南中地区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辽朝建立时,正值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幽涿之人多亡入契丹”。“阿保机率汉人耕种”,“汉人安之,不复思归”。落后的畜牧业经济,越来越不能适应辽朝在政治、军事上的要求及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辽圣宗(在位时间983~1031年)即位后,积极进行农业改革。他多次下诏,令“诸道州长吏督民”,规定“军中无故不得驰马,及纵诸军践南境桑果”,使民人皆以耕粟为本;统和七年(989年)辽圣宗发布了“禁部从伐民桑梓”的命令,“诏诸军官毋非时畋猎妨农”。他下令将官帐奴隶改编为部民,对于降服的外族,不再编为宫帐奴隶,直接置部统治;命以移民、募民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扩大耕地面积,并规定凡垦荒者在一定年限内可免除赋税,从而恢复了因战争而遭破坏的农业经济。

       ——摘编自黄吉连《辽圣宗改革促进契丹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圣宗农业改革的意义。
2023-02-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在建立之初,承袭隋朝制度,实行府兵制。唐玄宗后期,贵族、豪强地主之间的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使得折冲府(府兵的基层组织)户口大量流失,折冲府兵员严重不足。专门的禁卫军替代府兵承担宿卫京师的职责,府兵逐渐沦为权贵的仆役。与此同时,边境形势日益恶化,边将腐败日益严重,府兵纷纷逃亡,甚至不惜自残以逃避兵役。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即招募士兵永久驻扎边境军区,赐予其田地,甚至允许士兵携家前往边境。这些士兵主要来自流民及原来边防兵员。每个军区有固定的名额,边防健儿固定从属于相应的军区,承担所属军区征战、防御的职责。实行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总体数量减少,但是核心战斗部队趋于稳定,战斗力大幅度提高。随着募兵制的推行,相应的节度使制度也成熟起来。

       ——摘编自郭绍林《唐代军事制度述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淳熙元年(1174)、淳熙二年(1175),南宋在内政方面出现的最大问题是行用会子的弊端。宋孝宗诏令有关臣僚讨论应对“会子危机”的问题,任职于仓部的辛弃疾进奏了一篇《论行用会子疏》,提出应对“会子危机”的策略。“朝廷用之自轻故耳”“世俗之徒见铜可贵而楮(楮币即纸币)可贱,不知其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往时应民间输纳,则令见钱多而会子少;官司支散,则见钱少而会子多。以故民间会子一贯,换六百一二十足。军民嗷嗷,道路嗟怨”“夫会子之所以轻者,良以印造之数多,而行使之地不广”。政府“姑住印造”,停止滥印会子。

——摘编自《宋史·辛弃疾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期“会子危机”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弃疾应对“会子危机”的主要主张并简析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初,“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台院侍御史以弹奏为基本职责,重点在纠弹职位较高的官员。察院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秩虽低,但职务繁杂,百司畏惧,其“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此外还掌祭祀、监南选、监司射、监决狱、分察尚书省六部等。贞观年间,全国被划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监察御史以六条巡按州县,分巡时威仪显赫,“州县祗请相望,道路牧宰祗候,僮仆不若”。《贞观政要》中记载:“(太宗)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同时,唐太宗也对清廉官员和清正之举大加褒奖弘扬。

——摘编自吴毅《唐朝贞观年间防治贪腐的政策举措释析》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吏治改革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诏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得改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颁布劝勉民间嫁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已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令其好合。唐太宗还明确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附殿失。”“故(唐朝)公主再嫁者达二+……太宗女六。对此,朱熹指出: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据统计,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全国户数接近380万户。与此同时,粮食价格从贞观八年(634年)、九年(635年)的斗米四五钱,跌至贞观十五年(641年)的斗米两钱。

——摘编自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婚嫁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2-08-10更新 | 182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馆驿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机构,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唐玄宗幸蜀时曾“至咸阳望贤驿置顿”,停留食宿。唐代以来,国家政令均是依靠馆驿来传递的,“事当谋叛已上,驰驿奏闻”,地方上发生紧急事件时,如灾荒、叛乱等,“飞驿以达警急”,“邮驿本备军速”。唐玄宗赐杨慎矜自尽后,将其亲眷“所在即差纲驿领送”,武后以谋反罪将裴炎“斩于都亭驿”,唐昭宗时“(王抟)贬崖州司户参军事,赐死蓝田驿”等现象也较为多见。此外,唐代还有七条国际性驿道,双方经此进行友好交流,如东亚的“高丽、百济、新罗……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南亚的昆仑国“出青木香、檀香、紫檀香、槟榔、琉璃、水精、蠡坯等诸香药、珍宝、犀牛等”来唐交流。

——摘编自黄明建《唐代馆驿制度及分布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馆驿制度的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馆驿制度的影响。
2022-07-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因其时年号为庆历,故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改革方案分为“十事”,其内容一为明黜陟,二为抑侥幸,三为精贡举,四为择官长,五为均公田,六为厚农桑,七为修戎备,八为减徭役,九为覃恩信,十为重命令。其中前五事有关吏治,后三事论富强,最后两事系前八事之运用。在反对派激烈攻击下,范仲淹不得不于庆历四年六月自请出外巡边,改革集团其他人物继之纷纷贬逐出朝。庆历新政昙花一现。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庆历五年十一月,范仲淹被调到邓州任知州,留下了名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传达出以忧国忧民为先、不计较个人荣辱的精神品质,成为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范仲淹在邓州、杭州、青州等地担任知州时,采取积极有为的“荒政三策”,有效地缓解了灾情,赈济了灾民。皇祐四年五月,范仲淹因病去世。范仲淹生前不经营家产,全家老小70余口只能住在官舍里为他守丧。

——摘编自游彪等著《中国通史大师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庆历新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身上闪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