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甲午战后,清廷进行军事改革,北方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南方有张之洞的自强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裁汰绿营、防勇,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等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正式划定军制,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统一指挥全国新军。1901年起,清廷在一些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同时派大量留学生分赴英、法、德、日等国学习军事。由于知识分子的加入,使军队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军队的知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不少新思想在军队内迅速传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军制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起初英国的税收是由包税人收取的。1683年,包税制被取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允许,借口国王特权,或供国王使用而任意征税,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间或方式皆为非法”。1713年后大多数税都是通过政府雇员征收的。1714年,财政部又发展为财政委员会,负责监督向国库输送收入,从而实现了财政的国有化,建立起了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雏形。

1782年形成了经济改革法案,把原先属于国王私人的财产重新界定为公共财产。1785年,税收管理重组为两个办公室,海关和税收事务委员,前者负责关税,后者管理土地税、财产税和1799年后的所得税。

——摘编自毕竟悦《政制转型与国家税收》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确立,国家逐步展开了税收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工作。

在1952年讨论了中国当时的税制改革问题。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合理调整,简化合并,开辟新税,试办商品流通税在1958年之后,为了适应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和农村财贸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在农村试行了人民公社财政包干办法,进而在部分城市试行了国营企业“税利合一”上缴办法。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这些做法很快以失败告终。在整个税制改革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方面改造了农业税,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顺求《中同税制改革的伦理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税收的变化并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税制改革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就业政策被实践检验是与当时国情相符合的。

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毕业分配办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之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摘编自玉彬《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变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   差遣,即派遣,在古代特指离开本来职官而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使职,可谓是差遣的一种,特指带有“使”之头衔的差遣。唐初中央有三省、六部、寺监等职官体系。唐太宗时,随着形势变化,出现了一些使职,负责一些临时性质的差事,以弥补原有官制不足。唐玄宗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者多伪冒。检田括户工作量浩大,户部无法承担,监察御史宇文融“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由此出现的推勾使、劝农判官等都是本官是御史的使职差遣。诸使官有些长期沿置,逐渐演变成为正式机构或职官,如枢密使、宣徽使、客省使和三司使等,有些则因时因事因人而废立。

——摘编自李宜春《使职与差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一个基本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前期使职差遣大量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前期使职差遗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04-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4月联考在线调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   西汉初年实行约法省刑政策,汉武帝时期,随着统治阶级由“无为’,向“有为”的转化,法网渐趋繁密。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以《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将《春秋》经义所体现出的封建伦理道德运用于司法审判中……将其作为判决案件的根据,如提倡父子相隐。判决案件要讲究犯罪者的主观动机,论心定罪,如犯罪者不是出于主观目的,就可以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的原则不予追究。善恶的标准完全掌握在断狱官的手中,这样断狱有了很大的灵活性。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法律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前543年到公元前522年,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政治改革家。子产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1)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

(2)“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3)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在统治劳动人民方法上,子产第一个提出“宽”、“猛”相济的策略。“宽”即强调道教化和怀柔;“猛”即严刑峻法和暴力镇压。后来,儒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宽服民”,法家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以猛服民”。

(4)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子产一系列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子产去世后,全国的人们都伤心的落下了眼泪,全国三个月内都听不到弹琴娱乐的声音。

——摘编自个人图书馆·小袤·《中国》


(1)根据材料,指出子产改革前后郑国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意义。
2019-05-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最初的史官是巫祝者的兼职,占卜、祭祀、记事,各项职事集于一身,史官往返于神事与人事之间。史官一身多职的状况在秦汉以后慢慢发生了变化,专职的史馆史官始设于曹魏。魏晋时期著作官制确立,修史机构、组织编制、撰注制度均已形成,经过唐太宗的改革,别置史馆于禁中,宰相监修国史,置兼修国史、直馆等史职,另设起居郎、金人记事记言,集注起居,形成完善的史馆修史制度。从汉到唐,私家修史之风极盛,但是,在私家修史之风盛行的同时,国家正式的修史机构也在不断发展,撰修正史的权力逐渐地由民间转入官府,最后完全由官府所垄断。

——刘元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


(l)根据材料,概括古代史官制度改革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史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7年10月,中央政治局成立“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以陈云为组长,在中央政治局之下统一领导国家的经济工作。陈云根据毛泽东改革经济体制思想的要求,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毛泽东支持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改革思路,并把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体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称之为“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高宁《毛泽东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构想与实践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年8月,英国《养老金法》获准成为法律。法令对养老金领取标准做出如下规定:(一)年满70岁;(二)作为英国居民至少已达20年,并居住在联合王国的土地上;(三)依该法令标准计算的年收入不高于31英镑10先令。同时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没有或失去领取国家养老金的资格:(一)1908年1月1日以后仍领取各种形式的济贫补贴;(二)在达到养老金领取标准前,有工作能力却未能为自己及其家人努力工作;(三)被拘禁于疯人院或同类机构的流浪贫民;(四)被控犯罪处以监禁者,在监禁期间及释放后10年间无权领取(或继续领取)国家养老金。

尽管有缺陷,但《养老金法》仍具开创意义。它第一次明确了政府对老年人的责任,落实了谁养老的问题。此后,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变化只涉及如何养老,以及怎样分担养老责任问题。不论准入“门槛”有多高、补贴水平有多低,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老人自此可以走出济贫院,进入国家法制保障序列。

——摘编自唐军《20世纪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分析英国《养老金法》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养老金法》的历史意义。
2019-05-06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南郊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巴黎的面貌不断变化。19世纪,法国工业化和城镇设高速发展,进城定居的人越来越多。1832-1849年间的巴黎空气混浊,房屋老日,道路狭窄用水短缺,霍乱等疾病肆虐。1852年,市政府开始着手放造城市。到1870年,市内道路总长度从239英里增至525英里,路宽从39英尺增至79英尺,大量人行道和林荫大道建成,路旁还设有公同、长持、家亭、垃圾箱等。城市下水管道总长由142公里扩展到60公里。多达19730座房屋被拆除,3400座新房落成,城市人口容量大增。此外,政府兴办公立学、医院、剧院等、除了保降低入和户利当还面向工人推广福利房、市广植树木,形成了许多绿地公国,连同新的建筑风格一起形成了巴黎特有的城市美学此,巴黎走出中世纪,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19世纪末,罗马、马德里等城市纷纷效仿上海法租界的规划也参考了巴黎的经验。

——摘编自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2-1870年巴黎城市改造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城市改造对当今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