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北碚之父”卢作孚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曾感慨地说,“中国的这些乡建运动尽管一时轰轰烈烈,最终都遭遇不佳,日本人的入侵把它们全部清除干净”。但费正清并不知道,由卢作孚主持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从二十年代一直延续,陶行知誉之为“(这)是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

卢作孚认为∶政府机关是用以管理经济建设的,法律是用以保障经济建设的,教育是用以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的,科学研究是用以克服经济建设所遭遇的困难的;乡村经济事业如没有同样的速度进展,亦必引起城市原料的恐慌;乡村不断供给城市人口,如因乡村教育缺乏,那不惟于城市文明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不小,必将变成城市问题。

1927年,卢作孚任团练局局长,在北碚创办第一所高级小学、设立“民众教育处”,他提出“学生将来应侧重于职业方面之训练,将成绩通知各事业团体,以应各事业团体之需要。”他先后办有力夫学校、船夫学校、女子职业学校等民众学校十一所;建立北碚民众图书馆、民生公司图书馆;以民生实业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大明纺织印染厂、合川水电厂;创办峡区农村银行,附设消费合作社(1930年峡区农村银行发展为北碚农村银行,消费合作社改组成为峡区民众消费合作社);设置气象台,建立农事试验场和苗圃,修建公共水利设施开通合川—北碚—重庆嘉陵江航线,修筑北川铁路;修建北温泉公园、北碚公园、缙云山黛湖公园和北碚街心花园……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的重要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自2016年至今,共有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钟南山9人荣获“共和国勋章”。下列对钟南山的颁奖词表述正确的是(     
A.敢医敢言,阻非典抗新冠济世无惧心,国之脊梁,耄耋老人引领最美逆行人
B.淡泊名利,60年深藏功名,克己奉公,一辈子坚守初心,永葆军人党员本色
C.一介农夫,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数十年专注于田畴,喜看稻菽千重浪
D.攻坚克难,60年如一日,解决抗疟治疗难题,用科学方法促进中药传承创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晚清民国士人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

刘大鹏,山西省太原县赤桥村人。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卒于1942年。他从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始写日记直到临终。所遗日记编为《退想斋日记》,反映了晚清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二十八日:太谷(地名)之人以商务为重,凡聪颖子弟悉令为商,即读书之家亦皆如此,虽使书香断绝而亦不之惜,所以读书之士日少一日,甚至村无一读书者也。不仅太谷一邑为然,太原一郡大抵皆如此。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二十五日: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二十五日:科考既废,专务学堂。所学皆为夷。而凡守孔孟之道,不从新学者,目之日顽固。时势之变,至于如此,较之秦始皇焚书坑儒为尤甚也。

大清宣统五年(1913年)三月二十九日:贼臣袁世凯推倒本朝政府,幽困皇上于深宫,身充大总统,号令天下,改为民国……

大清宣统五年(1913年)四月初三日:上年五月被贼剪发半截,恨贼为乱难当,莫能食其肉而寝其皮,为此生之大憾。


说明刘大鹏日记所反映的晚清和民国初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评价刘大鹏的政治立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古以来,“九州”就是中原区域的代称之一。

材料一 《尚书·禹贡》记载禹平治水土,划天下为九州(见如图)。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学派认为中国古代并不曾有九州制度,因为夏、商两代都在中国的东部,直到周族才扩大了西边部分。春秋战国之世,齐国向东开拓,晋、赵、燕诸国向北开拓,秦国向西开拓,楚国向南开拓,才有方三千里的“中国”出现。因此,九州到了战国中期才有出现的可能,是具有大一统理想的作者依战国诸雄分野而托古假设出来的。

——摘编自陈剩勇《“九州”新解》

材料二 考古学研究表明,公元前3000年间,黄河、长江流域进入中国文明的奠基期,公元前2000年间,以河南、关中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区先后建立凌驾于其他区系之上的中央王国,成为夏商周三代京畿之地。中央王国把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圈进一步联结在周围。九州篇作者的视野所及正与中华两河流域文化圈相当,九州分野与备历史文化区大体一致。

九州反映的生态环境,如“降丘宅土”是商代以前黄河下游地区先民生活的特点;“岛夷卉服”是舟山岛民的风土记录。

“夏有万邦”虽未能得到考古学证明,但考古学已证明商朝影响所及已达于“九州”。因此九州篇的蓝本很可能出自商朝史官之手,是商人对夏代的追记,最晚不迟于西周初年。

——摘编自邵望平《禹贡九州的考古学研究》


(1)依据材料一,简述顾颉刚关于“九州”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评论顾颉刚的上述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周公反对殷商酷刑暴政,认为统治者不应贪图安逸享受,而应先了解种田人的艰辛,这样,处于安逸环境也会知道种田人的痛苦了。周公颁布了禁酒的法令,规定不得“群饮”“崇饮”,并且要求统治者“刚制于酒”(强行戒酒),他还讲求以德治国。周公说,你视民有罪,就像自己有病一样,则民就会尽弃其咎恶;如果对待他们像对赤子一样加以保护,民就会安定而服从治理。在周公所作的《大诰》《康诰》《洛诰》《召诰》等文告中,“民”字成了一个频繁出现的字眼。以至于后世的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和“保民而王”的主张。

——整理自《论周公与传统伦理政治模式的确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思想主张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思想主张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斤暴君那样,他痛斤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

摘编自《谭嗣同传》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