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银行和上海欧美商会的赞助下,德国人李希霍芬于1868—1872年间对中国做了7次考察。应商会要求,李希霍芬重点关注矿藏、交通等。他对山西尤为关注,对山西进行的地质勘探和调查为人们了解山西的地质条件和矿产储量开辟了大门。他的“山西的煤炭储量有18900亿吨,足供世界人民使用上千年”的推测,使国人第一次对山西的煤炭储量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山西这一煤铁之乡为世人所知。考察过程中,他向普鲁士和北德意志联盟提出一系列外交建议和报告。李氏之后,欧美人士来华调查者踵足相接。

——摘编自张泽念《李希霍芬调查与晚清山西矿业》

材料二:李希霍芬考察中国回国后,出版了五卷本《中国:亲身旅行及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该书主要谈及中亚及中国山脉的构造及其对居民迁徙的影响,其在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各省的地质地理考察成果和中国古生物化石等,初步建立了中国南、北方大致的地层系统。在第一卷中,他首次提出“丝绸之路”一名。该书早年传入我国,成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发轫期之重要参考书。

——摘编自潘云唐《李希霍芬在中国地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希霍芬中国考察的影响。
2023-10-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成仿吾(1897—1984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精通德、英、日、法、俄等五国语言。1921年他和郭沫若、郁迭夫创立创造社。他撰写和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和诗歌,以其独树一帜的创作和犀利激烈的文学批评,成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发表的《论译诗》是当时最著名的译论文章。在文章中他提出了翻译的方法即表现翻译法和构成翻译法,还提出“理想的译诗”标准。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流亡欧洲,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1935年到达陕北后,成仿吾和徐冰合作翻译《共产党宣言》,该译本是根据德文直接翻译的新本子,更准确传达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1939年,他带领几千名学生奔赴敌后,创建华北联合大学并出任校长。成仿吾的人生道路是知识分子从苦读旧学到追求新知,由“文化人”到“革命人”转变的典型。

——摘编自郭鑫《忠诚的革命翻译家——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仿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成仿吾一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成仿吾由“文化人”向“革命人”转变的原因。
2023-03-05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的人生履历表

时间活动
1889出生于河北乐亭县。
1907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
1916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任经济学教授。
1918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每周评论》撰文怒斥英、美、法、日等国为“强盗世界”。
1920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
1922三临洛阳,争取吴佩孚对工人运动的支持;参加西湖会议,主张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923李大钊参与组织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罢工运动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
1924李大钊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1925五卅运动爆发,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五万余人的示威,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领导“三一八运动”,反帝反军阀,由此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和通缉。
1927奉系军阀张作霖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杀害李大钊。

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李大钊的人生之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言论

新中国建设的“老黄牛”

“高炉卫士”孟泰

“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

“盐田大改造”孙华喜

“铁人”王进喜

掏粪工人时传祥

王进喜;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氢弹之父”于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六步教学法”魏书生

“棋圣”聂卫平

袁隆平: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药学家居呦呦

宇航员杨利伟

体育明星姚明

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京东快递小哥宋学文

杨利伟:我在这里想对祖国说,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一定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摘编自姚力《从劳模表彰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等


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结构与时俱进、劳模精神永葆本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劳模的“变”与“不变”。
2022-07-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顾方舟(1926-2019),病毒学家,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26年生于上海,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他积极参加“抗议美军暴行”、“反饥饿、反内战”等运动。北平解放前他任北大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卫生局局长。他认为,当一名医生固然可以解除许多病人的痛苦,但如果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话,却可以使千百万人受益。1955年,江苏爆发大规模脊髓灰质炎疫情,顾方舟团队临危受命,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开始自主研制疫苗。1964年成功改进剂型,将需冷藏的液体疫苗制成固体糖丸,一名儿童只需服用一枚糖丸就可达到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的年平均发病率大幅下降。1979年,顾方舟接任中国医科院副院长,1984年升任院长,尽管行政事务繁忙,仍不脱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除此之外,还担任过许多社会团体的职务,如创立中国免疫学会,担任首届理事长,担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等。顾方舟一路艰辛跋涉,护佑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程号

——摘编自《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方舟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方舟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03-21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厦门外国语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盐铁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对西汉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辩论。《盐铁论》中,桑弘羊认为好利是人的本性,他引用司马迁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观点证明了人的趋利避害本质。他认为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大大便利了百姓,其皆符合义利,认为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控制经济兼并和富豪势力。他主张本末并重,指出工商业可以富国兴邦,也能给予老百姓生活方面的便利,各取所需。桑弘羊一派还强调富国优先,认为蒙恬将军之所以能够开疆拓土,是因为国家足够强大。《盐铁论》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摘编自柯炳金《<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色诺芬是雅典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他的经济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中。色诺芬不仅重视财产管理,还认为物质生活资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合理的分工可以有效地创造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他汲取了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财富的定义应该是凡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而有害的东西就不是财富。从色诺芬的人员管理体制可以明显看出分工的重要作用,他的分工理论也分为职业分工、职业分工下的再次分工和男女自然分工三部分。色诺芬认为,农业是最愉快且最有益的经济部门,从事农业劳动可以训练人们的互助能力,为团结军事作战提供基础,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兰蕴《色诺芬在<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中的经济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桑弘羊和色诺芬的经济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和色诺芬的经济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2021-11-19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培源,190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24年,周培源被清华大学派送去美国继续完成大学课程,并于192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及最高荣誉奖。二战结束后,在美国海军部任职的周培源因不愿加入美国国籍,返回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周培源专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还担任校长。他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献给了力学和理论物理学中两个十分困难的领域——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数十年来,他培养了几代力学和物理学的知名学者,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从1974年起,他排除重重困难,组织人力和物力,支持以王选为首的研制组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并获得成功,使我国印刷业产生革命性变化。他数十次代表科技界出席国际会议,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与爱戴。

——摘编自李青元《中国科学家颂——献给未来的科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周培源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培源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任鸿隽(1886—1961),四川巴县(今属重庆)人,1904年入重庆府中学堂,1906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高等预科,1909年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学习,同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赴美国入康乃尔大学。1914年6月,他与赵元任等成立了中国科学社,并任董事兼科学社社长,旨在“传播科学知识,促进实业发展”;1918年回国后,历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国立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商务印书馆编辑。1935年9月,任鸿隽在四川大学发表施政演说,把其办学目标概括为“现代化”和“国立化”,时人称其“深得从前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办北大时的遗风”。1949年,中国科学社有社员3776人,多为科学界、教育界、工程界、医务界人士。新中国成立后,任鸿隽历任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科技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协会副主席等职。

——摘编自吴洪成《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家任鸿隽》


(1)根据材料,概述任鸿隽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任鸿隽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1895年夏,张謇就在替两江总督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观点,认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

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碎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1)概括材料中张謇的主张,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提出主张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胡适评价张謇“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的依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苏报》案发生后,上海革命人士四处流散,革命形势一度受挫。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陈独秀不畏艰险,在《苏报》被查封后不久,即与章士钊、张继等人又合作创办了《国民日日报》,再次举起革命的旗帜。这是陈独秀第一次利用报刊舆论为武器,进行革命斗争,展开革命宣传。……回到芜湖后,陈独秀一面继续办《安徽俗话报》,一面则到安徽公学“去搞革命工作”,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在安徽的策源地是芜湖,而革命派人士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就是安徽公学,因此安徽公学被时人视为“安徽革命的温床”。……重视枪杆子的作用,在军队中发展会员、联络志士,争取和发动新军走上参加革命的道路,是由陈独秀创建和领导的秘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所开辟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同年118日,安徽宣告独立,陈独秀任都督府秘书长积极参与政事,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推动民生发展、民主改革。……然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种种政治乱象频出。19147月,苦闷与彷徨中的陈独秀第5次东渡日本,其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对民主、民权、民族、国家等问题都产生了更深一层的醒悟。19156月,陈独秀结束最后一次留学生活回国,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摘编自苏宁《辛亥洪流中的陈独秀》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洪流中陈独秀的突出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