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1月,中国代表团到达巴黎后,得知仅获两个席位,代表团内部忙于为排名次而争吵,互相推诿。最后对山东问题早有研究的顾维钧挺身而出:“我们应该赴会表明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立场……如果放弃这个权利,代表团还有何颜面回去见国人。”28日,他一上台就作了一段有力陈述:“山东是中国文化的摇篮……孔子犹如西方的耶稣,山东犹如西方的耶路撇冷,中国不能失去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此言一出,立即迎来欧美各国代表经久不息的掌声。日本代表牧野见此情景,气急败坏地指责“中国是末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会议最终还是保留了日本在山东的诸多特权。

——摘编自王大同《顾维钧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4536日,在与蒋介石会面时顾维钧表示:中国代表团的组成应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包括持有不同政治主张的代表,以便向世界说明中国代表团是真正全国性的。美国罗斯福总统315日起草电报发给蒋介石,内称:“余愿使阁下知悉,如阁下之代表团容纳共产党或其他政治结合或政党在内……在会议中必能产生良好印象。”罗斯福电文中还特别提到:“美国两大政党之代表,在美国政府代表团内均有其地位。”

——宋庆阳《顾维钧力助中共代表董必武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意义,并简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的作用,并简析董必武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的原因。
2023-05-0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为人处世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

——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材料二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已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切毋造孽。”1921年严复弥留之际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18781966年)先生年谱摘录

年份简历
1884开始随兄读书。时帝国主义侵略日急,中国藩篱尽失。常闻客来谈时务,对后来之接近政治颇有影响。
1892入成都尊经书院求学。好历史,深喜岳飞《满江红》、文天祥《正气歌》等忠义慷慨之作。
1897得读《盛世危言》《时务报》《蒙学报》《蜀学报》等,乃接受维新思想。
1903在日本留学,学电气工程技术。期间,邹容《革命军》出版,读之极为感动。又读《民约论》及欧洲各国革命史等。
1907创办《四川》杂志,鼓吹革命。翌年,日本政府查封其杂志,判其徒刑半年。
1914革命迭遭失败,激愤之余再次出国留学。入法国巴黎法科大学,研究(欧洲)政治经济。
1919读《过激派》(即《布尔塞维克》)等书;往来沪粤之间从事革命活动,并协助《劳动者》等刊物之工作。
1923在四川成都创办《赤心评论》,组织工会、农会。

——摘编自《华北大学为纪念吴玉章校长七十寿辰而作》(1948年)。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吴玉章思想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吴玉章为代表的革命家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下列哪位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A.希罗多德B.修昔底德C.德谟克里特D.赫拉克利特
2021-11-0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新洋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关圣帝君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关羽被封神并不是一跳而就的,起初在陈寿的《三国志》里,他只是一位英雄, 直到“ 逝世51年后才被追为壮缪侯” ;到了北宋末年,他的形象开始得到升华,这也与身陷边境危机的宋廷对忠勇之士的渴求有关。宋徽宗曾连续四次加封关羽。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更是把关羽塑造成一个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完人,这对人们对关羽的群体性认同起到了颇为关键的作用。到了明神宗时,关圣帝君的形象就被固化下来。按照(明末)李光缙的描述,关帝信仰的接受群体涵盖了当时所有阶层,是正儿八经的“  万能神” 。这种认同从明末一直传到清代。

清军入关以后,为巩固统治,遴选了汉人心目中忠义神勇的关老爷,关帝信仰在清王朝合法化的同时也具备了整合社会价值的功效。此时的晋商大修关帝庙,不仅迎合了主流信仰,更具备了绝对的政治正确;通过建庙、祭祀等手段不断强化着关帝崇拜, 鼓吹“ 忠诚信义”等信条,不仅增加了伙计、商人间背叛的道德成本,也利于商人取信于主顾。晋商通过自身的信仰影响了当地人对关帝信仰的体认,置换了先前对其他财神的认同,人们熟悉的关羽的“ 财神” 称号不得不说是拜晋商所赐了。晋商(关帝)信仰帝国的建立,是使晋商数百年来得以生生不息的关键一环。

——摘编自杨全《从万能神到财神—一关羽的晋升之路》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至清时期关羽的形象并分析其被不断神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关公信仰在形成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9-01-30更新 | 2290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