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人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有训(1897—1977年),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部。他对动手实验有农厚兴趣,且有顽强钻研精神。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1925年在芝加哥大学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证明了康普顿效应的普遍性,驳斥了对康普顿效应的各种否定。康普顿效应的发现是近代物理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有人把它的发现称为物理学的转折点。1925年,谢绝康普顿的挽留,回到中国。先在江西南昌筹建江西大学。1927年受聘为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928年受聘为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梅贻琦、叶企孙和吴有训在国立清华大学提倡着重基础、着重质量、重启发忌灌输、理论与实践并重、民主办系、团结协作,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针。解放后,吴有训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摘编自沈慧君等《吴有训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有训的优良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有训所取得成就的历史意义。
2022-11-08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身于以文学传家的世族家庭,年幼好学多智,加之留心时事,稍长进入仕途,为官清廉。杨坚为了拉拢关东士族,招其入幕僚。在参加完灭陈战役后,由于岭南发生叛乱,形势一时极其险恶,就在这时,裴矩正好奉命去岭南巡察,他向杨坚提出了迅速引军南下平叛的主张。当时裴矩在进到南康郡(今江西赣县)时,手下仅有三千军队,但他果决地引军越过大庚岭,一举踏平了周师举的九个栅寨,解救了广州总管府所在地东衡州之围。接着,他乘胜南进,阵斩周师举。王仲宣得知周师举兵败被杀,人心动摇,叛军不战自溃。在平定岭南期间,一方面拉拢地方势力,一方面安抚地方,岭南迅速安定。他出使突厥,纵行离间,不仅瓦解了突厥内部的反隋势力,而且挑起了内部的斗争,对于安定隋王朝北部的边境起了重要的作用。隋炀帝即位后,他奉命驻在张掖,负责通商事宜。同时他访问遗迹,撰写了的《西域图记》,弥补了史书对西域介绍的不足。为了迎合炀帝的贪得无厌、好大喜功的要求,在突厥内附之后,又提出了用东突厥的力量迫胁高丽入贡的计划。结果高丽不从,炀帝于是接连发动侵略高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摘编自齐陈骏《裴矩功过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矩取得的主要功绩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裴矩事迹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戴震建立起“清朝学术全盛时代的哲学”,“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也可以说是新理学的建设-哲学的中兴”。“在治学的方法一方面,他更是顾炎武、阎若璩的嫡派传人。”

——摘编自胡适《戴东原的哲学》

材料二 定宇殁,汉学数公,皆拥树东原(戴震)为大师。其识度深浅,诚人人殊异。观后人编其著述合集《戴氏遗书》十八种,规摹闳远,“传授汉学,开一代宗风”。当是时,朝堂纲禁严酷,虞候枷互,士大夫皆贪图禄位,攀附权贵,戴震身怀民族气节,不愿降志于此,“故教之汉学,绝其恢谲异谋,使废则中权,出则朝隐”。

——摘编自章太炎《訄书·学隐第十三》

材料三 钱穆认为,戴震三十二岁入都以前,“其学尚名物、字义、声音、算术,全是徽人朴学矩镬也”。“故彼辈之所谓”实事求是'者,实未能实事以求是,乃考古以求是也。推其极,终不出亭林(顾炎武)经学即理学'之一语。”

——摘编自路新生《理解戴震-钱穆、余英时“戴震研究”辨正》


(1)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胡适、章太炎、钱穆对戴震的评价。
(2)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章太炎、钱穆对戴震评价的角度。
2022-07-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嘉庚(18741961)出生在一个国难深重的时代,大清帝国已经走到穷途末路。16岁的陈嘉庚应父亲的要求,远赴新加坡学习经商。他父亲的产业经历了从发展到衰落的转折,陈嘉庚咬紧牙关,接过烂摊子,立志替父还清债务。陈嘉庚十分留意市场信息,采取人弃我取的策略。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商业信誉,他的“苏丹”牌罐头在新加坡罐头业雄居首位。1914年,一战爆发,陈嘉庚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方向,入主航运业,开始投资橡胶业,逐渐打造了自己的实业巨轮。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嘉庚发动福建华侨筹款12万元,给南京临时政府以强有力的财力支持。陈嘉庚看到家乡教育极度落后,1916年创办师范专科学校和中学,1919年开始筹办厦门大学。抗战爆发后,他领导华侨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1939年招募三千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物资。19491月,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的胜利,毛泽东邀请陈嘉庚来京共商国是。1950年,陈嘉庚回国定居后,两次进行全国性的考察旅行,为国家重大决策作出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王大伟《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一陈嘉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嘉庚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嘉庚自身具备的优秀品质。
2022-07-1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樾(18781905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自幼好读史,颇具游侠之气。1901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辛丑条约》。吴樾悲愤交加,毅然北上,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02年,入保定高等学堂。1903年,阅读邹容所写的《革命军》一书,受到启发。1904年,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会见革命党人赵声,共高反清革命活动,由赵声介绍结识杨毓麟,成立北方暗杀团,主张以“五步流血”的暗杀手段对抗清政府。19057月,清政府为欺骗人民,扬言预备立宪,派载泽、端方、绍英、戴鸿慈、徐世昌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为揭穿清政府这一骗局,吴樾决定暗杀五大臣。924日,吴樾怀揣炸弹,登上五大臣专车。后遭盘问,唯恐事泄,急掷炸弹,壮烈牺牲。吴樾向清政府投出的这枚炸弹,唤醒了昏睡的国人,孙中山先生亲撰祭文,有“爰有吴君,奋力一掷”之句。

——据《桐城市名人:吴樾简介》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予以简要评价。
2022-06-1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老舍便写出了话剧《龙须沟》,并随之获得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里,他总共写了40个剧本,两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和诗歌。这一时期,他一次次地说:“政治热情是文艺创作最大的鼓舞力量,我们必须时刻关心国事,用我们的笔配合祖国建设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从推进普选、妇女解放,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到制定宪法,他都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其中。但他对自己的作品始终不满意,他在回顾性文章中一遍遍地表示,作品不好,是因为自己生活不够,不了解“新生活”。

——摘编自李伟《人民艺术家老舍》

材料二   (作家柳青)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今山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就能立即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老舍和柳青等艺术家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艺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1年起,刘铭传隐居合肥故乡,但当见清廷一道“现值时事需材孔亟”,“即行来京陛见”的谕旨时,毅然复出,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赶赴台湾后,调整兵力部署,加强设防,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身先士卒,经过八个月的英勇作战,迫使法军撤出台湾。刘铭传认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为此他专心筹办台湾防务和各项建设事务,为台湾设省创造条件。他在台湾的努力和建设,成效卓著。其主要方面:一是加强和巩固台湾防务。二是对台湾原住民采取多种措施扶助。三是开展生产建设,发展台湾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四是实行“清赋”,调整租户负担,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积聚经济建设资金。五是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培养和选用建设人才。18851012日,清政府批准了台湾建省的奏议,刘铭传改任首任台湾巡抚。上任后,刘铭传忠实履行巡抚职责,在治理台湾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摘编自陈铮《不辱保台建省维护统一使命》


(1)根据材料,指出刘铭传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2-04-11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面对内忧外患,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他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封建顽固势力展开斗争;十月革命胜利后,连续发表文章,讴歌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证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需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21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中共成立以后,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他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必须建立统一战线,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积极奔走。在革命斗争中,他始终同学生、工人、农民打成一片,深入群众开展工作。他还留下大量著作、文稿和译著,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领域。

——改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的主要贡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钱骥(1917-1983),是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钱骥还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之一。曾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创地球物理研究,管理研究所的业务,负责实验室及探测仪器。为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质量,钱骥提出研究制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气象仪器,这是气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钱骥在开展地震研究工作方面,早期曾对地磁、地震波进行研究。推动中国地震观测仪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1956年他曾提出规划总目标、规划重点,地磁台、地震台、电离层台、宇宙线台要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观测网,建立专业研究所促进发展,加速地球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骥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骥在中国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施世纶(1659-1722年),今福建省晋江衙口人。24岁时与父亲施琅参加了1683年攻克澎湖诸岛、收复台湾的大业,完成了中华民族疆土完整的大一统。施世纶因参加收复台湾有功,自1685年起,始任泰州知州。他一入仕途,就极有为官的个性,与当地百姓连成一片,主张正义。清代满族立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建设上很大程度需要树立时代的道德典范,清初开国的社会现实呼唤着施世纶这样的时代榜样,康熙皇帝顺应民意,表彰施世纶为“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行走官场37年,出淤泥而不染: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踩着不变的步伐,一直行走在人间正道上,让人民看到不一样的官员;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具有顶天立地的正气,使百姓感受到了官员对权力的谦抑,更感受到了一个“堪当大任”者的榜样作用。

——摘编自施恒忠《清官楷模施世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施世纶被表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君民心中浓厚的“清官”情结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