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4 道试题
1 . 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论述。这表明(     

学者

论述

斯塔夫里阿诺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
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

恩格斯

欧洲人从美洲运出的大量财宝以及总的说来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所带来
的后果,是旧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艾尔弗雷德

天花横扫拉普拉塔(阿根廷城市),带走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性命……疫
病击倒了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正常过程
A.史观差异影响历史评价B.史学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C.历史结论难以达成统一D.历史解释的随意性较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有一类自名为“质日”的简牍,其书写干支,并在干支下简略记事。史学界对其的理解有历谱说、日记说、官文书说、私人文书说等多种观点。关于“质日”的学术争议说明(     
A.历史解释带有主观色彩B.历史叙述存在多样特征
C.历史研究难以找出真相D.史料缺乏导致学术争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外学者在写作风格上运用西方史学叙事传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面对大众群体进行历史写作,以丰富的细节、具体的人物、真实的事件为案例,采用多重视角展示晚清时期的中国,使其著作兼具学术深度和通俗易懂。他们引入外文资料与中文文献互相参照,这就扩大了史料范围。随着西方史学思潮及时代、学术背景的变化,西方史学界在不同的时代都会产生不同的研究范式,但都是以西方为中心来研究晚清史。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内在对海外晚清史著作引进之时要注意区分其存在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国内学者有必要利用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多领域联合推动晚清史研究。中国学者更应该在中国文化历史的“基本盘”上,凝练出具有自身历史逻辑的理论命题和方法,建立起中国历史的主体性,提高相关话语权。

——摘编自张德明《新时代海外晚清史研究译著的视角、特点及局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海外晚清史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外晚清史研究的可供借鉴之处。
2024-05-3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桂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对李鸿章形象的历史叙述。这说明(     
李鸿章形象形象特点出处
社稷重臣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志节之士。赵尔巽《清史稿·李鸿章传》1927年
卖国贼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5年
近代化代表人物之一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李时岳《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1980年
A.历史事实具有多样性特征B.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C.历史事实依赖于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具有一定随意性
2024-05-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古人曰: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也。这是把历史当作生活的教科书。又曰:前车覆而后车戒。这是把历史当作前车之戒。周的统治者一再告诫周人: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以殷的历史教训为戒,制定了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政策。这就是所谓“殷鉴”。材料说明历史学的主要功能是(     
A.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B.认识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C.发挥学科的教育作用D.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
2024-05-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世界史(节选)

5-12年级学生的世界史综述与内容
时代1人类社会的起源
时代2早期文明与游牧民族(公元前4000-前1000年)
时代3古典传统、主要宗教与伟大帝国(公元前1000- -300年 )
时代4交流与相遇的扩展性地带(300- -1000年)
时代5两半球交互作用的增强( 1000- -1500年 )
时代6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出现( 1450- -1770年)
时代7革命的时代( 1750- -1914年)
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 1900-1945年)
时代9 1945年 以来的20世纪:枫遇与挑战

——译编自《National Standards for World History》

(1)根据材料,指出编者进行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你认为将时代7命名为“革命的时代”合理吗?请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释。
(3)在不同史观指导下,人们会对历史产生不同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分期或时代主题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说明依据。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7 . 学者熊得山在1929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一书中,将夏以前称为“原始共产社会”,认为封建社会发轫于夏,极臻于周初,秦统一以后“中国社会的纽带就是宗法”,中国近代社会则是“封建社会、宗法社会之延长”,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指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反映了当时(       
A.历史研究服务民族战争B.近代史学研究基本成熟
C.唯物史观已有学术实践D.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
2024-05-26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均记载:唐强盛时,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包括波斯商人在内的胡商纷至沓来。他们将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宗教信仰、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带入中原,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然而,萨珊波斯帝国却江河日下,风雨飘摇,危在旦夕。面对阿拉伯人势不可挡的政治威胁与军事进攻,萨珊国王耶兹底格德三世曾三度“遣使朝贡”,向唐朝求援。终因路途遥远,唐太宗爱莫能助。642年,阿拉伯大军在奈哈万德彻底摧毁萨珊军,攻克泰西封。耶兹底格德三世逃往中亚,651年卒于木鹿,萨珊王朝遂亡。耶兹底格德三世之子卑路斯逃至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求救于唐朝。为了安抚流亡的波斯王子,同时也出于对西部疆域安全的考虑,661年,唐朝在锡斯坦的首府疾陵城(今阿富汗西南部的扎兰季)设波斯都督府,拜卑路斯为都督。按照《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四册的记述,“唐代波斯都督府所辖境域,仅波斯东部边地而已”。翌年,卑路斯被唐高宗封为波斯王。据《册府元龟》记载,卑路斯两度“遣使访朝”,向唐高宗“献方物”,并于673年亲自来华。由于不断遭到阿拉伯人的进攻,674年卑路斯等波斯贵族入唐避难,定居长安。萨珊波斯亡国后的百余年间,唐朝对流亡、寓居、滞留于大唐境内的波斯王室后裔礼遇有加、诚信亲善。有学者认为,在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可能就是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古波斯后裔。

——摘编自雷钰《丝绸之路见证下中国与波斯的友好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波斯友好交流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要进一步研究唐朝与波斯关系还需哪些方面的史料。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穿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 “开辟了近代美术猫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 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的是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线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右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罗棉斯瓦莱,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具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9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