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面对西方的的“坚船利炮”,清政府一度提倡“造船制炮”。战后政府的海防危机压力有所减轻,海防发展相应缓慢下来,几至有名无实。1874年日本用兵台湾,暴露了中国海防极大的空虚,朝野感到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防东洋尤胜于防西洋”。在全国一片整饰海防的强烈呼吁下,1875年,清政府下令整饰海防,著令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立,旅顺、威海等基地相继建成。但在1891-1894年北洋海军几乎没有增添重要的武器装备。1895年甲午战败后,中国海防建设遭到空前打击,海权实践陷入了长期停顿。

——摘编自张仁善《简析中国近代海防实践失败的原因》等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上校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理论: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有着巨大乃至决定性的影响。在海权思想影响下,美国政府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海军建设的投入。美国还制定了《海军法》,从制度上加以完善以推动海军建设。1884年,海战学院成立,旨在培养高素质海军人才和海军军事理论研究者。18984月,美国发动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攫取了加勒比海和菲律宾群岛,这是一场以海军为主的战争,是近代美国最成功的一次海权实践活动,它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海外扩张的野心。

——摘编自汤凌飞《近代中美海权实践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海权实践的特点及海权实践长期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美国海权实践的优势所在,并分析这一时期美国海权实践带来的影响。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美海权实践的历史启示。
2022-01-1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

材料一   唐初先后颁布实施了《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由于律文言简意赅,再加上某些地方官刻意错误解读律文,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误解、不统一现象。唐高宗永徽元年命长孙无忌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阐释、说明,于 653年编成《唐律疏议》。这部法律成为唐以后宋元明清各朝立法的基本参照,并对东亚各国立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在查士丁尼法典之前,罗马帝国编纂过三部法典。公元 528年查士丁尼任命著名法学家特里波尼安等人,根据这些法典以及后来一些皇帝的谕令,删繁就简,剔除已经过时或矛盾的地方,于次年编辑成《查士丁尼法典》,它主要包括从哈德良皇帝至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历代皇帝的谕令集。《查士丁尼法典》与另外几部法律文献合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成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材料三   英国是近代宪政的策源地,其宪法被西方学者誉为"近代宪法之母",不过英国至今并无一部系统、完整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的典型,其宪法的渊源包括三部分∶成文的宪法性法律、不成文的宪法性惯例以及涉及宪法制度的判例。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无论其成文的宪法性法律,还是不成文的惯例和判决,都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定型、完善的。新的宪法原则和精神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旧的宪法渊源,而是对旧的渊源的继承和充实,使其能够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律疏议》和《查士丁尼法典》编撰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宪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对文中画线部分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
2022-01-14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如德累斯顿附近穆格利益河,因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了“红河”;哈茨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饮用该河水的陆上动物亦中毒死亡。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

——摘编自周国文主编《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阐释研究》

材料二   在(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这些规定,基本上是各朝各代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诏告天下,如秦代的《秦律·田律》、宋代的《宋大诏今集》等。而《荀子·王制》更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的先进理念

——摘编自李恩杰编《文明中国书典·环保中国》

材料三   习近平生态价值观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全体民众的共同福祉,一方面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能够在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有序发展,能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另一方面,优关的生态环境能够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直观地满足人民对关好生活的向往,是创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满足人的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方式必不可少的条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业区污染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措施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生态价值观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13世纪末,人们开始以一种新颖的主动的态度来探讨教育问题。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洗礼以及欧洲各国世俗学校的普遍建立,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远远不限于神职人员,学校的课程设置相应进行了重大调整。……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形成是对中世纪“一切为了上帝”的“以神为本"思想的批判与扬弃。……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课程的重点由教材转向学生,主张学习者是教育的中心,强调课程的设计应完全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一切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摘编自孙雪《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型——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观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教育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为关于武则天的若干记载,用以下材料研究武则天,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则天大圣皇帝,内辅外临,将五十载,在朕躬则为慈母,于士庶即是明君。唐中宗《答敬晖请削武氏王爵表敕》
僭位二十一年,寿八十一年。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宋)朱熹《通鉴纲目》
武氏见王后已去,急忙来至龙床,狠了狠心肠,将公主登时扼死,把被盖好,自己仍旧往侧室去了。(清小说)如莲居士《反唐演义全传》
A.由于唐中宗为当朝人,因此其评论比朱熹有较高可信度
B.朱熹言论有感情色彩,所以不能作为研究武则天的材料
C.《反唐演义全传》较多细节描写,全面还原了历史真实
D.历史文献的记载中,都带有叙事者的主观历史价值判断
2022-01-12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表为开创于1908年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设置。这反映了
学科教育裁缝手艺算学国文修身格致家事体育图画历史地理音乐
课时241515131288887666
A.女性地位的迅速提升B.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
C.“中体西用”的主张D.传统价值观尚未被突破
2022-01-12更新 | 20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士以下的庶人是没有资格占用礼器鼎的。但是据考古资料表明,绝大多数战国时期的小墓中都有随葬的陶鼎。据此可知,考古资料
A.否定了传统的文献记载B.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历史
C.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D.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2022-01-12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卢龙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艺考生下学期中国古代史部分综合测试题
8 . 近现代科技。

材料一   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科学在19世纪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因为科学本身的面貌、它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成了一种社会建制,即科学事业已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成为一种职业。科学内部也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门化。同时,科学也更加国际化。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技术的发明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知识。这样,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成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给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变化。同以往科学更多表现为个体劳动的特征相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科学技术成了集体的劳作和创新,科学制度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过去是科学指导技术,而今,是技术的需要引领科学理论的深入研究,科学成了技术性的科学。随着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日益明显,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自然科学的发展因其自身愈来愈成为一种社会劳动,因而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已不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领域,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之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下半叶科技的变化及影响。
2022-01-12更新 | 30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夏,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民族认同而言,正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全中国的爱国力量都使用“中华民族”来指称中国人。……抗日战争时期少数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百年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图片指出“少数民族汉化”的典型案例,并说明其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先生“中华民族概念”的创新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意识增强的原因,并分别说明其对当时中国时局、国家长远发展的意义。
2022-01-10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中美《浦安臣条约》规定: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需照所有最优国之人民一体优待。在容因等人的促推下,清政府开始举办幼童留美计划。18721875年,120名学生赴美留学,由清政府承担费用,设“幼童出洋肆业局”进行管理。学生在学习数学、天文、生物、化学、机械、采矿和土木工程等的同时,由随行出国的汉文教习“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80年代,美国掀起排华浪潮,加之清廷惧怕学生“西化”,留美幼童被迫中断学业、提前撤回,仅两人大学毕业。

20世纪初,曾为留美幼童的梁诚担任驻美公使,发现美方损失远小于庚子赔款所得。因此提出退款,并用于开设学堂、兴办教育,得到美国总统与国会的认同。19096月,游美学务处成立,负责考选学生,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清华学堂。1909-1929年,庚款留美学生共计1289人,学习美国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科学与技术等,其中87.3%获得学士以上学位。

——摘编自胡中波《中美关系视野下的中美教育交流研究》

材料二   1927-1949年我国留学美国学生人数统计表

年份性别未知总数
19272335019302
19311703324227
19351473530212
1939104486158
19431585010218
1947780340741194
1949672297471016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积极争取留美学生回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宣布在美学习理工科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一概不准回国,美国政府甚至不惜捏造罪名、监禁钱学森等人。1955年,中美在日内瓦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以释放美军被俘飞行员为条件,获准钱学森等回国。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国初期留学生归国纪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幼童留美”与"庚款留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27一1949年我国留美教育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留美学生归国的历史背景。
2022-01-09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