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唐传奇《崔炜传》中曾记载,晚唐德宗年间,主人公崔炜在一番曲折的经历后获得了一颗珠宝,于是他回到广州找一个年迈的胡商售卖。胡商见到后大惊失色,说,此珠是大食国的国宝阳遂珠。一千年前,汉初的南越国国王赵佗派一个“异人”到大食国偷取而来。后随南越国王埋入地下。······胡商还说,自己受国王所托,从大食国乘船远渡来,就是来寻此珠宝,愿意以十万缗钱交换此珠。对这一情节,四位学生都认为有史实错误,下面四位学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学生甲,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并未开通,大食国商人无法乘船来到中国
B.学生乙,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兴起于公元7到8世纪,汉初时还不存在
C.学生丙,唐朝时广州并不是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中不可能有胡商活动
D.学生丁,文学是虚构的,与时代背景毫无关联,文中的史实也没有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时期佛教最初传播于中原还是西域,众说纷纭。从语言学角度看,佛教传播并未经过西域的中介。《史记》《汉书》《后汉书》均未记载佛教在西域诸国传播的情况,而上述诸书的西域传记却是根据张骞、班勇等人的报告写成的,但已知的西域佛教文化遗址未超过公元2、3世纪。这表明(     
A.文化遗址发掘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汉时期中原早于西域传播佛教
C.文物材料与文献记载可相互印证D.历史研究需要结合多种视角探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古时起,中国人便对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永乐大典》等古籍便有对古代埃及的相关介绍,但这些记载几乎都是由番外使节或商人转述而来的。19世纪中期,王韬等人以及清政府派往欧洲各国的使臣们成为埃及访古的首批中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收藏埃及文物,如朝廷重臣、金石学家端方就曾收购了不少埃及铭刻,这些铭刻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保存在中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近代早期国人对于古代埃及文明抱有的是一种盲目猎奇的心理。

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最新考古成果的传入,作为历史新兴分支学科的埃及学以及相关知识也被大量报纸杂志所刊载。……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反思埃及历史的高潮。当时的报刊有大量关于埃及反帝斗争和独立运动的报道,如1936年的《知识半月刊》就刊登了《怒吼吧,埃及!怒吼吧,中国!》的文章。穿越时空的阻隔,中国与埃及终于在近代纷乱与动荡的历史舞台上相遇了。

——摘编自张赫名《穿越时空的相遇——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2023-05-2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随着渤海政权的不断发展,唐朝在渤海国设立羁縻府州,唐渤交流密切,加上渤海积极开展对日交往,因此尽管渤海国自身未能保留下文献记载,但是在唐朝和日本文献中留下了相对丰富的记录。特别是唐幽州行军司马张建章出使渤海后根据见闻写了《渤海国记》,相关内容为《新唐书·渤海传》吸纳,为我们保留了大量渤海鼎盛时期的制度、文化记录。与此同时,由于文献史料较为有限,有关渤海国都城建制、结构功能、文化特征等层面还需依靠考古材料加以深层揭示。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与文献的互证才能确证史实
B.私人撰述的史料价值往往高于正史
C.边疆史疑难问题的最终解决须经考古
D.历史研究需审视多类型史料的价值
2023-05-22更新 | 62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被班固的《汉书·地理志》采用,后世学者也频繁引用。此记载(     
A.提供了研究关中经济地位的文献史料B.描述了关中政治经济的客观事实
C.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全新领域D.印证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繁荣景象
2023-02-12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其笔下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略家。而按照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的记载,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史书关于李渊不同形象的记载,可以说明(     
A.唐朝是一个开放时代B.历史目击者的记录更可信
C.李渊完成了全国统一D.时代影响人们的历史认知
2023-02-17更新 | 767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3届高三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关于远古时期舜如何继承尧首领地位的说法,历来有争议。分析下表不同文献的记载,选项中合理的是(     

文献

时间

内容

古本《竹书纪年》

公元281年因盗掘被发

现于战国时期的墓葬中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复偃塞(禁闭)丹朱

(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

《郭店楚简》

战国时期成书,出土于

1993年

唐(尧)虞(舜)之道,禅而不传,······圣之盛

也。利天下而弗利(己)也,仁之至也。

《史记·五帝本纪》

汉武帝统治时期司马迁开始创作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乃权授舜。授舜,则天

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

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A.《竹书纪年》作为考古文献,其记载的舜暴力篡位的说法较为可信
B.《郭店楚简》和《史记》记载相互印证,尧舜禅让的说法毋庸置疑
C.《史记》禅让说可能与当时儒家圣贤之道和民本价值取向有一定关系
D.无论哪种观点都必须要有资料确证,如无实证就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2023-02-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辑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的《苏美尔王表》记录了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顺序和年代,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最早的国王们的统治时期异乎寻常的长;有些国王考古证据丰富、完整,但在王表中却无一字记载。这说明(     
A.文献史料是历史解读的必要依据B.文献史料须与考古资料相互印证
C.传世文献记载为真实历史的存在D.西方史学家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2023-05-14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以上史料所述差异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
10 . 十六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派兵抗日援朝,中国学术界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或“万历援朝战争”。对于此段历史,不同国度有不同记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万历朝鲜之役人物传记的历史书写,初期的《明史》总裁官较为重视,但进入编写实质阶段,编修总裁官张廷玉对此大多加以否定和抹杀。其中的《神宗本纪》奠定了否定朝鲜之役的基调;明朝东征朝鲜将领后来在辽东成为后金的对手,他们能够入传《明史》,多因其他事迹入传,几乎无人因朝鲜之役入传;《朝鲜传》对于相关人物与战役,采取否定、贬低的负面评价。

——摘编自孙卫国《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材料二   古代朝鲜的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日本是想要攻打明朝而借道朝鲜,但遭到朝鲜举国反抗,他们认为明朝出兵朝鲜的目的并非一心帮助朝鲜,甚至刻意削弱了明朝帮助他们的功绩,把战争胜利的功劳全归于李舜臣和朝鲜百姓身上,然后把李舜臣写成民族英雄。

——摘编自谢贵安《20世纪以来中国史家对东亚实录研究的学术路径》

材料三   日本教科书记载:1592年,秀吉派出15万大军前往朝鲜,秀吉的军队在日本武将的带领下,迅速占领了朝鲜的首都汉城,他击败了朝鲜,并进入朝鲜北部。但是,朝鲜方面的李舜臣率领的水军活跃起来,由于明朝的援军等原因,他的军队被击败,并撤退以与明军和平相处。

——摘编自杨彪《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等


(1)概括《明史》对万历援朝战争的态度及原因。
(2)分别指出朝鲜《李朝实录》和日本教科书对万历援朝战争记载的特点。
(3)指出要了解真实的万历援朝战争需要的学术支持。
2023-05-12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