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明差异比较与交流借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不同文明的发展有其独特性,文明的交流互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如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并以此为荣。古希腊神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宙斯虽是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根源。
2021-10-2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文化发达,乃“程朱桑梓之邦”,早在南宋时期,徽州书院就纷纷建立,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洲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   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卢梭《爱弥儿》1762年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州书院教育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2020-12-0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将诚信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个人如此,国家也同样如此。对于国家而言,“民无信不立”。对于个人而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说,就与人交往来说,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判断他人来说,则是“听其言而观其行”。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真诚是自我的完善,也是一切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河南程氏遗书》卷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诫,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摘编自黎红雷《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西方诚信观念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家都对这一概念产生过深刻影响。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添加进去的,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成分。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德性、古罗马的契约精神、中世纪的救赎道德、宗教改革的“因信称义”及资本主义的信用精神,都成为这一概念的文化因子。

——摘编自李嘉莉等《西方诚信观念:历史嬗变中的综合》

材料三 儒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丰富的处世哲学,至今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儒家历来注重诚信,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利益追求最大化导致人们价值观发生变化,一些人集体主义思想淡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滋生,诚信缺失成为不可忽视的负面道德现象。

——王艳波《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诚信观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诚信观念的“文化因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诚信观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诚信思想对当代社会建设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及煤炭开采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秦汉时期,而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则最早记述了煤的地理分布。西晋时煤产量已相当可观,南北朝时已有关于用煤炼铁和取暖炊饭的文字记载。欧阳修关于发香煤饼的故事,曾在文人学士中传为佳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煤量日增,煤炭开采规模日益扩大,开采技术不断进步。到宋代,煤炭开采与加工利用技术发展到一个高潮。宋代煤矿遗迹表明当时已动用了先内后外、逐步撤退的“跳格式”采煤方法。明代统治者把解决燃料问题看作是关系社会安定的大事,采取了一些鼓励开发煤炭的措施,如放宽对煤炭开采的管制、对受灾煤窑进行抚恤等。煤炭成为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成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是煤炭储量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主要产煤区附近都分布着河流或紧靠海边,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英国人能方便地将煤炭送往全国各地。13世纪时煤炭主要是用作家庭燃料而非工业用途。16世纪后随着人口大幅增长、工业飞速发展以及国家需要,煤炭作为一种容易开采、燃烧值高的新型燃料闪亮登场。18世纪中期,英国人对焦炭炼铁实现了多次重大技术突破,从此煤炭开始大规模运用于冶炼行业并改变了整个英国的能源结构。随着对煤炭需求量的增加,蒸汽机被发明出来用于为矿井抽水。有了取之不尽的煤炭,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棉纺业和毛纺业随之发达,为了运输这些产品,运输业也就发展起来。到1800年时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其余地区合在一起生产的还多,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英国煤炭利用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利用对中英两国社会发展形成不同影响的原因。
2020-11-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新世纪中学2021年高三1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讲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上述两种语言文学发展演变的异同。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 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近代以来,汉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如表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学、计学、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学、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020-09-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多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二   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生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这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清代的中国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向、教育管理体制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2020-10-1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尚书·胤征》记载了夏代的一次日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从春秋开始到清朝同治十一年的两千多年间,我国古书上共记载了985次日食。

从《汉书》到《明史》中国正史有关太阳黑子的记载至少有112处。现代天文学家们正是通过这些记载,确定了太阳黑子的出现周期为11年。

《春秋》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是世界公认的有关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材料二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上古是王权的来源,到后世是王权的象征。封建帝王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着王朝阳的命运,“推天道而明人事”,王室的兴衰是天象在人间的反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命的确认(王权的确立),除了依靠经济、军事、德行之外,最根本的政治资本就是天学。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的辉煌》

材料三   “我们对哥白尼感激不尽,因为他把我们从居于统治地位的庸俗哲学中解放出来,……只有那种坚定不移地站在反宗教的潮流中的人,才能充分评价并颂扬他的精神。……他给自己找到坚实的立场。并毫不含糊地宣称:承认地球对于宇宙的运动,终究是一伴不可避免的事,因为这比认定无数天体(其中许多都比地球更为光辉而庞大)把地球当作中心的说法,要合情合理得多。”

——布鲁诺《大斋节晚餐》

材料四   不论对于星球、木球、苹果还是石头,它们性质千差万别,但就质量、速度、空间位置来说。这几个变量是同一的,并处于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之中。至于星球、苹果和木球其他的性质的差别并不影响这些特定变量关系的分析,这就是从结构观点看自然,……这种结构方法是从几何学开始的.……从伽利略开始。科学家把这种结构推广到力学现象中去了。到牛顿那里完成了彻底的转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庸俗哲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布鲁诺对哥白尼感激不尽?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伽利略进行研究的特点和他的巨大贡献。
2020-08-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明的发展有其独特性,文明的交流互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如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神话。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并以此为荣。古希腊神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宙斯虽是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欧洲大量购买中国瓷器。中国拥有世界瓷器市场的全部分额,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纹章、广彩等众多的外俏瓷品种,不断提高的釉上彩技术为生产具有欧洲装饰风格的瓷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其间,欧洲人不断模仿中国瓷器。但质地相差甚远,直到18世纪初,欧洲陶瓷才真正诞生。18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相继建立皇家瓷器厂,德国麦森的硬质彩绘瓷,法国的软质彩绘瓷、英国的骨质瓷大放异彩,它们更加符合欧洲人审美情趣,胎簿、光泽度等也直追中国瓷,1769年,英国建立欧洲第一条瓷器生产线,规定此线必须贯彻工厂制度并全面实行劳动分工,到18世纪后期,各国纷纷提高华瓷进品税,同时欧洲瓷还出口到美洲、中东地区。仍处于手工作坊阶段的中国制瓷业,逐渐丧失了技术垄断优势,出口主要对象由欧洲转为美洲,到19世纪初,几乎只剩下东南亚地区了。19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瓷器。洋瓷只付税5%就可在中国口岸销售,到19世纪末国内开始出现欧洲人开办的瓷器工厂,其产品成本低、售价低。当时有人谈到洋瓷时概叹道“夺我外洋之销路犾以为未足,进而夺我国之销路矣”。中国制瓷业就此衰落。


(2)依据上述材料,解读中国和欧洲在瓷器贸易中地位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结合史实,分别说明在与图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我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的。
2020-08-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罗马帝国初叶,公共建筑的经营规模极大,特别是造路,没有像这时期这样努力的。古罗马“在各省建造帝国大道”。“罗马元首派出使团,让他们沿着帝国境内的驿路,穿越海面前往四面八方。反之,行省的行政机构也可以向罗马政府派遣使节,并且确信这些使者将安然抵达目的地”。古罗马奥古斯都时代“出公差的旅行者(主要是军队人员)持有一份特许文书,他们可在驿站休息并更换牲畜”。古罗马公民也有权利利用国家的交通体系。有学者指出,“圣保罗在旅途中充分利用了其作为罗马公民的体面社会地位。”秦汉时代结成沟通全国交通网的驰道,规模宏大。然而因使用等级的限定,秦汉有禁行“驰道中”的法令,所以严格说来,弛道不可以称作公路。秦始皇驰道和直道的建设,在汉代仍然得以维护使用。汉代帝王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主要交通干线的规划、施工和管理,往往由朝廷决策。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通西南夷道”以及打通西域道路。汉朝也建立了“一种当政官员使用的驿递系统”。汉帝国对于商人利用交通条件予以限制。《史记·平准书》记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摘编自王子今《汉与罗马:交通建设与帝国行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古罗马与汉朝交通建设的不同及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汉朝交通建设的历史意义。
2020-06-1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世纪”与十八世纪

材料一   时间纪年的变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通常来说,古代的纪年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支纪年,二是王公皇帝的年号纪年。晚清以降,欧美的纪年方法和时间性质引入国内,“世纪”的概念即其中之一。其实,“世纪”一词自古存在于中文世界,但其涵义并非指向时间的单位,而是特指帝王的世系及其相关记载。1900 年以后,“世纪”一词逐渐成为指称百年的标准词汇。1908 年出版的《英华大辞典》中首次将“century”对译为“一百年,世纪,周(泰西以一百年为一周)”。1913 年,魏易等翻译的《元代客卿马哥博罗游记》一书中,“世纪”一词频繁出现,明确指称一百年的时间坐标。带有时间属性   的“世纪”一词是二十世纪的产物。

材料二 《申报》和《东方杂志》是清末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两种媒体在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大量刊登关于“十八世纪”的报道和争鸣。两份媒体均将此时段作为西方历史急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十八世纪”一词在两种媒体出现最多的年份是 1905年和1911年,相关论述包括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作为时间单位的“世纪”第一次出现就与“十八世纪”紧密相连,这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这与十八世纪西方文明高速发展及其向其他地区扩张有关。因此,“十八世纪”一词自晚清民国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与欧美历史发展紧密相随的,似乎成为西方的专属时间。

——摘编自牛贯杰《清末媒体对“十八世纪”的塑造》


(1)20 世纪初“世纪”一词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清末媒体为什么要关注“十八世纪”?
2020-05-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