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
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2021-07-08更新 | 6845次组卷 | 59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2021-06-09更新 | 4207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名称的演变

时期名称主要范围
汉朝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东汉西域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唐朝西域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五代西洋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明代西洋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西方欧洲国家
晚清西方、西洋专指欧洲国家
二战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二战后的“西方”与晚清的“西方”内涵有何不同?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何共同特点?
2021-05-0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94年5月,李鸿章在奏折中谈道,“洋商贩运机器在中国口岸改造土货,本系条约所无”“如果洋商贩运……机器进口,自行制造”,应该饬令“查明禁止”。这反映了当时
A.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B.洋务派的强国梦初步达成
C.清政府拒绝签订《马关条约》D.外资企业未取得合法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1861年设置总理衙门,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性质的机构
1864年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
1874年中国和秘鲁两国在天津正式签署《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条约第四款专门对领事保护作出规定
1876年起先后在新加坡、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设置使馆并派驻使臣
1881年经7个多月艰难谈判,《中俄伊犁条约》签署。曾纪泽争回了伊犁西南境的大片国土

A.传统朝贡体系解体B.外交制度全面转型
C.外交环境有所改善D.近代外交意识渐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31年,越南使臣李文馥曾发表《夷辨》一文,抗议清廷将其视为"夷"的态度。文章指出∶"我越非他,古中国圣人炎帝神农氏之后也……家孔孟而户程朱,其学也……宾贤取士,汉唐之科目也;博带峨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举之,其大也如是,而谓之夷,则吾不知其何如为华也?"据此可知,当时越南
A.接受清朝中央政权直接管辖B.其文化为中国士大夫所认同
C.对中华文化具有较强认同感D.坚持自身是中华文化的正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整个大清帝国的庆祝活动长达数十天。参加庆典的除了大清帝国的满族贵族、汉族百官、蒙古王公外,还有作为朝贡国的安南、朝鲜、缅甸使团,甚至包括远道而来的哈萨克使团。这表明
A.清朝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B.亚洲的朝贡圈十分稳定
C.清政府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D.中国中心得到世界承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58年,在天津的谈判中,时任钦差大臣的桂良等中方谈判者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事耿耿于怀。但1877年后,清廷已经在新加坡、美国旧金山、日本等地设立了领事馆。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闭关政策开始解除B.近代外交逐渐展开
C.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天朝上国”观念已根除
2021-01-06更新 | 1042次组卷 | 3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贸易通道,围绕“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这一话题,深圳翠园中学、肇庆中学(珠三角组)揭阳一中和潮州金中(粤东组)的同学们展开了一次跨区域的交流。下表为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粤东组材料1: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

—《汉书·地理志》

材料2:拓林、黄岗、南澳、樟林、东里、达派、海门、神泉等处皆为出洋之口,巨舶往来海上,运载土货至广州及闽浙,或远达南洋日本,转往外货输入。

—饶宗颐《潮州志·实业志》

结论1;汉代已经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结论2:潮州地区港口众多,贸易范围广,产品远销海外。
珠三角组材料3: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葬中最珍贵的是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这些文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广州已与波斯和非洲东岸有海上贸易。
材料4:依历史阶段统计,广东先秦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史迹有4处、秦汉13处、六朝5处、隋唐五代43处、宋元72处、明110处、清代188处。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类型及其文化遗产价值》

结论3:广州已经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中心。
结论4:史迹的数量代表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程度。
请回答:
(1)哪两个结论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同学们所使用涉及的史料哪些属于第一手史料?
(2)本次研究交流的话题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请任选一个组别加入,列举出当地与海丝之路相关的一处历史遗迹,同时谈谈你对海丝之路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同治年间,总理衙门官员志刚出使欧洲期间,有人问及“中国”一词的含义,他解释道:“国由列圣相传中道之国也,而后凡有国者,不得争此‘中’矣。”志刚此番.言论
A.维护了清朝国家主权B.表达了对欧洲列强的不满
C.体现了对传统外交体制的维护D.旨在消除中西政治的差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