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2019-01-30更新 | 3068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5届广东佛山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019-01-30更新 | 4207次组卷 | 87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惠来县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这体现了新中国
A.“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
B.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
C.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
D.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此后,西欧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反映了
A.在对外关系中彻底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B.对西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走向
D.冷战背景下突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与孤立
6 .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2017-08-04更新 | 6668次组卷 | 85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丰泰外国语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而补版国书未署副使名,英国便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主要反映了
A.传统理藩外交理念受到冲击
B.清政府近代外交机构缺失
C.清朝政府意在建立平等外交
D.近代中国外交与国际接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