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5年8月,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正式下诏,“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同时要求全国上下要“多建学堂,普及教育…严饬府厅州县赶紧于城乡各处遍设蒙小学堂”。慈禧此举旨在
A.抵御欧美列强侵略B.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遏制国内民主革命D.加快推进政治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
课时54519361111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
课时20884310
A.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B.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C.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2021-11-16更新 | 52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1905年猛增到882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兴办学堂B.戊戌变法实践推动
C.清末新政制度变革D.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2021-11-11更新 | 390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C卷)
4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1901年清政府的“新政创造了新的机会来动员学生、知识分子、绅士、商人和其他的城市精英,以及新军中的下级官吏。当辛亥革命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集体行动……”。该学者旨在说明这次“新政”(  )
A.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B.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D.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是中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其中设有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和艺徒学堂。这表明
A.清政府完成了教育近代化改革B.清政府力图顺应了近代工业化的潮流
C.清政府放弃了对儒学传统的坚守D.清政府忽视基础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3年成立的清廷商部先后颁布了《商人通律》9条,《公司律》131条,以及《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和《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法令条例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B.列强强化对中国的控制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D.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4年,清政府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1911年,清政府召开学部中央教育会议,正式将“官音”定名为“国语”,并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这些举措
A.顺应了强化君权的趋势B.根源于民主思想的传播
C.缓解了尖锐的社会矛盾D.有利于加强民族的认同
2021-11-01更新 | 834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农工商部统计,1903—1907年注册登记的127家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为98家,占总数的78%,合资有限公司有17家,而独资或合资无限公司仅有12家。出现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工商业D.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9年,清政府颁发《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在城镇乡建立地方自治体,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自治体成员在选民中选举产生,自治范围以学务、卫生、道路、农工商务、慈善事业、公共营业及自治经费为主。材料反映清末新政特点
A.清朝地方政治近代化的趋势B.地方自治成为世界潮流
C.清朝政府不断加强中央集权D.地方权力集中于自治体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