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6月5号,清廷谕令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才之意”。这反映了清政府
A.意图再次进行政治改革B.基本抛弃传统文化
C.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文明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清末《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指出,高等小学堂开设国语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习通行之官话,期于全国语言统一”;《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则要求初级师范学堂选用《圣谕广训直解》作为教科书教授官话,以便以后能够“使全国人民语言合一”。这些章程的颁布
A.推动了留学教育的兴起B.有利于增进国家认同
C.得益于革命思想的传播D.使清政府摆脱了困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时报》谴责清廷“假变法之名,以谢各国”。黄遵宪也批评说:“其所用之人,所治之事……比前又甚焉……然后乃知,变法之诏,第为辟祸全生,徒以媚外人而欺吾民也。”材料中变法引发的后果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022-03-2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

材料   1901年,梁启超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过渡时代”。数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所以“未尝知过渡之为何状也”。但进入19世纪,在西方文明的“冲激”与“驱突”之下,“祖宗遗传”下来的一切“渐渐催落失陷”,于是全民族“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例如科举制度不断遭到抨击,新式教育日益发展,但现代教育、考试制度又未能完全建立。

——摘编自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梁启超“过渡时代”的观点,结合晚清时期的历史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3-18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初,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等成为选官制度的主体,但生员补考优贡、拔贡与考职,举贡会考,截取选官,封赠和荫典,保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仍然沿袭了下来。这一现象表明
A.选官制度处于转型时期B.新式文官制度已然形成
C.民主选举成为时代潮流D.新式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6 . 朝廷自经庚子之变,知内忧外患,相迫日急……故于西狩途中,太后首以自强为询。这次“自强”
A.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瓦解了清政府统治的政治基础
C.废除了上千年的选官制度D.打击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
课时54519361111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
课时20884310
A.旨在培养新政人才B.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
C.突出引进西方技术D.有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8 . 1864年,清政府同意广东省奏请,承认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出身的学生,享有科举生员的待遇;1888年,清廷同意将算学纳入科举考试的内容 ,在乡试中开始录取“算学”举人;1897年,贵州学政奏请开设经济专科 ,得旨允行。这说明清末
A.选官的基本标准发生重大变化B.新科考内容逐步取代四书五经
C.在科举体制外新增了选官途径D.传统的科举选官制度已经废除
2022-03-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卢龙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所属,相辅而行。“由具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由十一部组成的政府掌行政,由大理院主审判而法部监茗”;此外,“还有督察院专任纠弹,审计院检查滥费,二者皆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从而加强了行政监督的力度。”据此可知,清末新政
A.构建出现代意义的政治结构框架B.以建立君主立宪制为改革的目标
C.建立了责任更明确的专业化政府D.标志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4年在成都成立的官办川汉铁路公司,其股本主要来源于“田亩加赋”,-般是随粮征收,值百抽三,四川的贩夫走卒,大都被迫参与,不足部分基本是靠外债弥补。迫于民间收回利权运动的压力,该公司于1907年改为商办。1908年.清政府又委派军机大臣加以督办,进而在1911年突然宣布“国有”。清末川汉铁路公司的变迁
A.折射出国内社会矛盾的复杂尖锐
B.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C.印证了国人对近代化的积极探索
D.表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走向破产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