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清末新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1年清末新政实施后,留日学生逐年增多,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形成留日高峰。1909年美国拿出庚子赔款的一部分,支持清政府发展留美教育,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又开始转向美国。清末留学潮的兴起
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
C.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20世纪初,我国新式学堂开办步入完善期,近代教育获得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实施“新政”B.知识分子鼓动社会变革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D.新文化运动的推进
2022-05-25更新 | 65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9月,清政府下令将各省书院改为学堂,湖南书院改革再兴。长沙城里,求是书院改为省城大学堂,城南书院改为师范馆,岳麓书院改作省城高等学堂,而原高等学堂校址改为农工商矿实业学堂。受此影响,各府州县也纷纷把书院改为中、小学堂。由于是改造,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不至于负担过重;同时,发展新学时兼顾旧学,阻力较小。学生公费名额得到普遍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大拓宽。一个多门类、多层次的近代教育体系,便在湖南逐渐形成。

——摘编自刘泱泱主编《湖南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归纳清末湖南书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湖南教育改革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2年以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出现了商业会议公所、商务公所等组织。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要求凡属商务繁盛地区,皆宜成立商务总会。此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将原来的商务公所改为商会,其他地方的商会也纷纷建立。商会的出现
A.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B.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D.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部分状元的简历

晚清状元简历
光绪二年(1876年)状元曹鸿勋在学政系列中任职十七年,后出任云南永昌知府。1905年迁任陕西,被提拔为陕西巡抚,上任时期创办了陕西延长石油厂,筹建西安通往延长的车路。1907年入京协办资政院
光绪十二年(1886年)状元赵以炯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广西学政、会试顺天同考官
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张謇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建立拥有10多万亩棉花基地的通海垦牧公司,由此不断衍生成立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天生港等。1909年,被推选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推动了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状元夏同龢1904年,尚在翰林院任修撰的他请求自费留学日本,成为第一位留学国外的状元。1905年,出任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监督
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朝廷派他去日本法政大学辅修科学习。1907年回国后,历任咨政院议员﹑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监督等职

——摘编自张云健《最后的士大夫:光绪朝十三位状元的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位或多位晚清状元,围绕“晚清士大夫的近代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13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等汉地王朝治理边疆,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边疆部落首领既接受朝廷的州县官爵印信,又保持原有的称号、辖境和权力,自理内部事务。蒙元王朝在边疆范围内设置的政区主要是:宣政院、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如在岭北、东北和西北,行省及宣慰司是直接治理边疆的主要官府形式。在西南,除云南设行省和宣政院主管吐蕃外,主要是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土官”设置。明清两代大抵沿袭此项重要政策。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区地理的变迁轨迹及特色新探》

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古代边疆治理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3年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基本上照搬了当时的日本学制,只是将学科名称作了改换,如将“理科”改称“格致科”,“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经济学”改称“理财学”等等。这反映了晚清政府是在
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
B.坚守传统教育,抗拒制度变革
C.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
D.顺应世界潮流,追求全盘西化
2022-04-26更新 | 497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弘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为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决议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这表明
A.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建设B.中央集权开始受到冲击
C.清末新政探索政治改革D.基层直接民主不断深化
2022-04-19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高度专制集权的体制之下,各省地的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虽号称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但实际上他们仅仅是“开府”,设立有总督或巡抚衙门,仅仅代表皇帝监督地方上的行政而已……但是,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方督抚的势力日渐增强。特别是清廷内部的汉族官僚利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机,出任了各地的总督或巡抚之职,取得了地方上的军事、财政两大权力,开始打破了原有的中央一统高度集权的局势,“自是督抚权力得发舒矣”。

——摘编自王开玺《晚清政治史》

材料二   在清廷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地方督抚势力的政治影响力虽有所发展与加强,但同时也为清廷恢复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堂皇的借口与机会。清廷颁谕称:“军机处为行政总汇……一切规制,著照旧行”。清廷又制定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在三权分立的名义下,规定在各省地方,以各省的总督或巡抚衙门为最高行政机构,此外另设独立于总督、巡抚衙门的司法与立法机构。与此同时,清廷还命将原地方督抚所握有的部分外交、军事、财政、邮电路航等权力,分别收归中央的外务部、陆军部、度支部、邮传部,继续加强其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壮大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22-04-10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史料,完成任务

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成了转换过程。自此,中国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现代化时期,从而使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新结构得到发展与壮大,社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

——摘编自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