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材料一   《科学技术与发展.干管研究》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古代科技与教育的相关系数 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但不如经济、人口与教育的相关度大。

材料二   儒学教育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项 (如表所示):

儒学传播了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儒家经典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史料, 儒学体系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儒学思想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创造精神与探索精神
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   医学、算学先后在南北朝进入官学,唐代还有明算科和医举,并建立了太史局、太医署、太仆寺等直接服务于朝廷的职业性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

材料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国钧《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与教育盛衰》

(1)以上四则材料中,哪则(几则) 是对历史事实的呈现?哪则(几要) 是对历史认识的呈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教育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利弊。
2024-04-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05年,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博物苑,“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对社会免费开放。张謇此举旨在(     
A.完成师夷长技B.践行中体西用C.推行实业救国D.实现教育救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0年,曾坚定支持科举制改革的梁启超发出言论:“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此种言论与当时士人多有契合。以上材料可用于探讨(       
A.清政府立宪运动的局限性B.维新变法运动的后续影响
C.科举制对时代潮流的迎合D.清末教育体制改革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5年,由张之洞领衔上奏的《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中倡议,办新式教育仍应“尊经学”,且“崇品行”,并进行量化考核,同时培养师范人才,对科举制下传统读书人妥善安排出路,这表明当时(     
A.清廷科举制改革措施较完善B.教育转型局势复杂矛盾重重
C.改良理论仍然占据舆论主流D.中体西用思想得到一定延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主日学校运动英国的“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因只在星期日上课而得名,主要由教会和慈善机构兴办,是一种通常为贫民儿童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读、写、算等世俗教育为辅。

1780年,英国报界商人罗伯特雷克斯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主日学校,在其大力宣传下,主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各宗教教派、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政府都参与其中,主日学校很快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到十九世纪中期,其规模达到顶峰。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伴随义务教育逐渐普及,主日学校日渐衰落。由于主日学校兴起后发展迅速,其数量之大、注册人数之多、影响之广在英国教育史上都绝无仅有,所以这一现象也被称为主日学校运动。

——摘编自陈翠翠《试论1780—1870年的英国主日学校》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主日学校运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2·河北保定·二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部分状元的简历

晚清状元简历
光绪二年(1876年)状元曹鸿勋在学政系列中任职十七年,后出任云南永昌知府。1905年迁任陕西,被提拔为陕西巡抚,上任时期创办了陕西延长石油厂,筹建西安通往延长的车路。1907年入京协办资政院
光绪十二年(1886年)状元赵以炯历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广西学政、会试顺天同考官
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张謇1895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建立拥有10多万亩棉花基地的通海垦牧公司,由此不断衍生成立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天生港等。1909年,被推选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推动了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状元夏同龢1904年,尚在翰林院任修撰的他请求自费留学日本,成为第一位留学国外的状元。1905年,出任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监督
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朝廷派他去日本法政大学辅修科学习。1907年回国后,历任咨政院议员﹑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监督等职

——摘编自张云健《最后的士大夫:光绪朝十三位状元的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位或多位晚清状元,围绕“晚清士大夫的近代化转型”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5-13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山东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晚清《丰湖书藏四约·借书约》载:“今之书藏,乃一府之公物,非一人之私有,与藏书家不同,不借不如不藏,不读不如不借。”类似这样的书约在晚清书院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当时
A.书院藏书为国家藏书主要方式B.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书院的行为
C.西学东渐推动书院向近代迈进D.书院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8 .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


宋代人才部分地区分布变化简表

关中区(二路)江北区(十路)四川区(四路)江南区(八路)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宋初至澶谰之盟
(公元9601004
3735.2433038.93617.31406.28
澧渊之盟至绍兴和议
(公元10041140
4139.0539046.048139.1392341.39
绍兴和议至宋末
(公元11401279
2725.71127159043.48116752.33
总计1051008471002071002230100

——肖化忠《宋代人才的地域分布及其规律》

材料二   以宋仁宗一朝为例,出类拔萃、彪炳史册的人不下数十人,为历朝历代所罕见。其中,最著名的有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包拯、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曾巩、刘攽、刘恕、蔡襄、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等。他们当中既有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也有才能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犯颜直谏、风节凛然的谏臣。

——何忠礼《科举改革与宋代人才的辈出》

材料三   人才问题历来为政治家和思想家所重视,但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出现了“论德而定次,是能而授官”“学行兼优”“治天下以人才为本,求材以教导为先导”“欲木之常茂者,必培其根”“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观念,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黄启昌《中国古代人才统计中的价值取向》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代人才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人才的价值取向。
9 . 17世纪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第一个宣布用本民族语言实行普及教育的人,他主张教育工作者应当打开男女青年天赋才能自由发展的道路,对青年人应不限等级和地位,要采取同样的教学原则。这表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A.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成果B.具有民族性民主性和人文性
C.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D.推动了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
22-23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五次大规模留学潮

时间代表人物留学概况和走向
18681896詹天佑
严复
1872年,清政府正式派遣了第一批学生留美开启近代中国留学潮
18961911黄兴
鲁迅
留学眼光转向邻国日本,产生了研究日本、学习日本的热潮。仅至1906年,留学人数就超过了一万人
19091924茅以升
梁思成
庚子赔款退还中国,由中国制定留美教育的议案,大规模赴美留学再度兴起
19121922周恩来
邓小平
中国青年学生到欧洲各国勤工俭学,出现留学欧洲的风潮。1922年,在法留学人数达1700多人
19231930刘少奇
朱德
中共旅欧支部从1923年开始派遣了一批学生去苏联深造。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的号召,一批进步青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热潮

——摘编自陈一鸣、周杰、唐教成《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表中某一阶段出现中国对外留学热潮的原因和影响。
2022-02-06更新 | 219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01-【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