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在长沙合组临时大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仅存在了811个月,但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因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国内外教育界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国外有学者赞扬说:“西南联大的历史将为举世学术界追忆与推崇……联大的传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可继承的一宗遗产。”

——摘编自丁则民《回忆我国一流学府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材料二   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希望云南大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习近平《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南联大办学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云南大学为代表的边疆高校的历史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校办学使命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包括洋务运动初期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洋务运动中期派遣船政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海军与船政。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是探索救亡图存的一种方法。当时的有识之士不甘心国家如此沦落,多次谋求改变,也逐渐将目光锁定在教育问题上。为了满足洋务运动对人才的需要,120名幼童于1872-1875年先后分四批送往美国高校留学。容闳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的首倡者之一。洋务运动中期派出了船政留学生到欧洲各国学习船政与军事,并在回国后担任各级海军将领。

——摘编自季玟希《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

材料二   甲午中日海战的失败震惊朝野内外。日本在几十年前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而在此次海战中竞一战而胜。日本的快速进步不禁令朝野上下纷纷提出以日本为师,并开始鼓励留学生赴日留学。1896年,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留学。1898年,张之洞选派二十多人到日本学习,并进入日本陆军学堂。1903年,清政府采纳张之洞奉诏拟定的《奖励游学生毕业章程》并公布实施,此举将留日运动推向高潮。这段时期也被称之为留日运动的“黄金十年”。

——摘编自舒新城《近代中国留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留日运动的“黄金十年”出现的原因。
2021-07-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萌芽于唐末,经唐末五代至宋初逐步发展成以私人创建为主,聚书研修、讲学授徒的独特的教育形式。

宋代,国家重归统一,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士心开始向学,由于统.

治者忙于拓疆守土,无暇顾及兴学建校之事……因此在建国近百年的时间里,官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在此背景下,书院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获得较大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地位。

宋代书院普遍订立了比较完备的条规,这是书院制度化的重要标志,其中朱熹亲自拟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书院学规的典范。……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赐予岳麓书院儒家经典和注疏,以及《史记》《玉篇》《唐韵》等书籍。平时由儒士讲课,考试则请县官或通过了科举考试的人主持。

——摘编自《中国古代书院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侵略者除了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之外,还采取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教会学校就是文化侵略的一例明证。事实表明,西方教会对于兴教办学有着极为明确的认识和目标。他们就是要通过教会学校,培养学生接受“西方文明”,使之成为“捍卫和促进”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有效力量”。西方教会在近代中国所办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宗教(即《圣经》)、外语(主要是英语和法语)以及西方国家的各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教会学校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整理自《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论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与近代教会学校教育的不同点及它们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书院与近代教会学校教育的历史作用。
2022-03-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提倡军国民教育的德国战败,军国民教育的衰落就成为必然趋势,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随着实用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一些教育团体为改革大做舆论宣传。1922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仿效美国颁布了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1923年9月,公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正式将体操课改名为“体育课”,规定初中及高中分别加授卫生、生理等科。对体育课学时做如下分配:小学体育课占总课时的10%;初中体育课为16学分(其中,生理占4学分);高中体有为10学分(包括健身法)。(注:《课程标准纲要》规定半年内每周上课1小时为1学分)。体育课程内容以田径球类运动、游戏等为为主,并一律清除了兵操。

——摘编自萍国吴等《近代体育课程改革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壬戌学制”改革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