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近代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高等教育的变革主要表现在课程方面,尤其是人文学科(thearts)的设置。许多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如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和柏拉图哲学,实际上取代了旧的经院式课程。这些课程尽管与职业课程毫不相关,或者只是一些选修科目,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至少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威利斯《欧洲的大学》

材料二 晚清末年,新式教育的推行,乃迫于列强的船坚炮利,希望借教育力量臻国家于富强境地,也就是想用新教育来抵制新敌国,创造新中国。至此,以往被视为保守倾向,或仅为文化保存及延续机构的教育行政体系,成为对抗强权国家的利器.....观察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经清末的新式教育、民初新思潮的启迪、国民党的党化教育以及战时教育的实施等阶段,每一阶段所围绕的主轴都是求国家富强。

——摘编自王建郎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教育发展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2023-05-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主日学校运动英国的“主日学校"又称“星期日学校”,因只在星期日上课而得名,主要由教会和慈善机构兴办,是一种通常为贫民儿童提供教育的慈善学校,收费低廉甚至免费,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为主,读、写、算等世俗教育为辅。

1780年,英国报界商人罗伯特雷克斯在家乡创办了一所主日学校,在其大力宣传下,主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响应,各宗教教派、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政府都参与其中,主日学校很快由地方扩展到了全国。到十九世纪中期,其规模达到顶峰。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伴随义务教育逐渐普及,主日学校日渐衰落。由于主日学校兴起后发展迅速,其数量之大、注册人数之多、影响之广在英国教育史上都绝无仅有,所以这一现象也被称为主日学校运动。

——摘编自陈翠翠《试论1780—1870年的英国主日学校》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主日学校运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3 . 西方教育的沿革。

材料一   柏拉图学园又叫“阿卡德米学园",建于公元前387年,在欧洲文明史乃至整个西方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柏拉图学园是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以教授哲学和自然科学为主,同时它也是一所综合研究机构。国内外许多学者慕名来到这里,更多的学生学成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这里,学园渐渐变成了一座颇具盛名的学者聚集地。此外它还有一点最特别的功能——提供政治咨询,给周围国家提供决策建议。由于学园的独特功能,使其具有特别的生命力,一直持续了900年,直到公元529年才因战乱而关闭。

——摘编自汉诺-福根《外国名人传一柏拉图》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三所最古老的大学分别是以医学教师而著称的萨莱诺大学,以法律教育而闻名的伯格利亚大学,以神学博士权威而受人敬仰的巴黎大学。大学学科除了传统医学、法学、神学夕卜,还有阿拉伯语、拉丁语、力学、光学、化学等学科,内容不断丰富。

——摘编自迈尔斯《世界通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学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近代教育与时代变迁】

材料-  20世纪初,近代学堂大规模兴起。1902年到1911年,近代学堂由700余所发展至52500所,在校学生最高时达到163万多人。新型的大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纷纷出现,各级学校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清政府以积极姿态推动官费和自费留学,采用学业考试和授官考试的办法对回国留学生实行出身或官职奖励,1901年留日学生不过200人,1904年达3000多人,1905年增加到8000多人。但是这些新式学堂的毕业生,经过考试进入到仕途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使学生及新知识群体破坏性功能超长发挥,而建设性功能受到抑制。

——摘编自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后,相当多的人士关注教育问题,坚持教育救国。鲁迅以改造“国民性”为重要使命,蔡元培将民主和科学精神植入北大,树立优良学风。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为发展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执著探索。除此之外,政治集团的领导人也特别注重发展教育。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沈泽民苏维埃大学、列宁小学、劳动小学等,后来在陕甘宁边区,又创办和续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高等学校。

一摘编自关威《中国近代教育历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废除科举制后社会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教育实践对近代社会变迁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古代的书院变迁】

材料一   春秋末年,创立私学者大量涌现,周守藏史老聃“见周之衰,乃遂去”,私自著书兴学,夷人郯子、郑国邓析等人也收徒讲学。在各诸侯国中,鲁国是私学出现较早的国家。鲁国地处中原,周边有齐、燕、晋、宋、楚等强国的拱卫,没有受到外族入侵,国内也没有出现大的动乱,使大量的西周文物典籍得到有力的保护,成为唯一保存完好周文化的教育中心。因此在鲁国兴办私学的人有很多,乐师师襄、少正卯、孔子都曾在鲁国收徒授学,还有王骆骀以道家思想为内容施教。孔子死后,孔门弟子中仍有不少人从事教育工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滕琳《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中心的转移》

材料二   宋代书院兴盛并具有显著特点:如书院负责人称之为山长,同时又是主讲教授,他们大多由当时著名学者担纲。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已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宋代书院亦是传播讨论学术观点的重要场所。.晚清书院改制运动在维新浪潮中被大力提倡,一些书院在新形势下适时地调整了办学宗旨,“兴实学而起真才”,添加了时务、算学、格致等各种实学课程,形成了“中西并重”的课程体系。晚清在新旧书院并存的大背景下,以官办书院为主,还有以讲授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式书院和以传播基督教为主的教会书院。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鲁国私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和晚清书院的不同。
2021-07-08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