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逐渐认识到加强国家政权自身廉政建设的必要性,主张调整改善治政策,强调统治阶坂成员应当讲求从政道德,但仅停留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的理论说教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廉政制度。战国至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坂出于夺取政权和现国政权的需要,开始实行了一套以驭臣治吏为重点的较为系统的封建廉政制度,在官吏的选技、任用、考课、奖惩等一系列环节上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规定,奉汉以降至隋唐时期,治者加强了在整吏治方面的努力,制定了系统化的有关官吏执行职务,治官吏犯罪的法律规范一一《职制律》,各项封建廉政制度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至明清时期,一方面,以驭臣治吏为基本内容的封建廉政制度在形式上发展得比以前更为成熟完备;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各项廉政制度本身所国有的局限与弊端别表现得比以前更为明显,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但却不可能改变封建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摘编自余青华《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各时期廉政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明清时期廉政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
2 . 在清廷推行的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本该使全社会欢呼雀跃。但是,欢呼雀跃者,大多是上层社会的绅士们,贫苦的百姓却恨之入骨。原因很简单:办学堂就要加捐,乡民们不但把怨气发泄于官府衙门,而且无一例外地将学堂捣毁。该材料反映出(   
A.政府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B.吏治腐败阻碍了改革进程
C.上层绅士引导了社会潮流D.乡民的思想尚未得到解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