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与选官用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29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考试法,1930—1931年先后公布了其他各种考试法规,1933年和1935年,几乎所有法规都进行过两次大幅度的修订。抗战爆发以后,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法,以满足战时需要。这反映了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是(       
A.因时而变B.内容齐全C.平等开放D.种类繁杂
2 . 如表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这表明汉代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顺帝阳嘉元年(年)“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

A.通过考试选拔官吏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选才标准更加规范D.选官制度日趋公正
3 . 17世纪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是第一个宣布用本民族语言实行普及教育的人,他主张教育工作者应当打开男女青年天赋才能自由发展的道路,对青年人应不限等级和地位,要采取同样的教学原则。这表明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A.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成果B.具有民族性民主性和人文性
C.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D.推动了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夏商周三代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逐渐认识到加强国家政权自身廉政建设的必要性,主张调整改善治政策,强调统治阶坂成员应当讲求从政道德,但仅停留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的理论说教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廉政制度。战国至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坂出于夺取政权和现国政权的需要,开始实行了一套以驭臣治吏为重点的较为系统的封建廉政制度,在官吏的选技、任用、考课、奖惩等一系列环节上制定了相应的具体规定,奉汉以降至隋唐时期,治者加强了在整吏治方面的努力,制定了系统化的有关官吏执行职务,治官吏犯罪的法律规范一一《职制律》,各项封建廉政制度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至明清时期,一方面,以驭臣治吏为基本内容的封建廉政制度在形式上发展得比以前更为成熟完备;另一方面,随着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各项廉政制度本身所国有的局限与弊端别表现得比以前更为明显,中国古代的廉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但却不可能改变封建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摘编自余青华《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各时期廉政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明清时期廉政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
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
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
2021-11-06更新 | 58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