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周建立后,将商人的部族性的祖先神“上帝”,改变成与超越于任何族姓之上的至上神“天”,并将“天”作为整个天下的保护神。这一改造
A.导致了分封制度的破坏B.强化了各个族群的家国认同
C.反映了宗法制度的衰落D.促进了共同语言文字的形成
2020-08-27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20届高三6月统一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尚书·牧誓》中,武王指责商纣“乃惟四方之多罪迪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土,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周文王针对商纣王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周文王之法曰:“有亡(奴隶逃亡),荒阅(大搜索并交还原主)。’所以得天下”由周文王之法可以看出
A.方国联盟整体仍然是大势所趋B.有利于加强周的影响力向心力
C.武王与文王的做法具有一致性D.由方国联盟开始转向中央集权
3 . 下表是关于先秦时期天命观念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反映出
主要记述引文出处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
“天裴忱辞,其考我民。”《尚书大诰》
“夫民,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传》
A.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已萌发B.古代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
C.天命神权下人文精神的发展D.古人对天的认知己趋于理性
2020-06-15更新 | 575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检测-【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病,周公请上天代周王病,把祝策藏在金滕之匮中。周公死,成王葬以人臣之礼。天大雷雨,又刮起大风。成王大惧,开金滕之匮,知周公代武王事,改用王礼葬周公,灾异平息。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西周王位继承较混乱B.西周政治具有神秘色彩
C.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D.周公制礼作乐功绩卓著
2020-05-26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墨子》云:“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之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即夏商西周时期,建国必先立宗庙,宗庙既是祭祖的地方,又是施政场所。这表明,中国早期国家
①国家机构与宗族组织合一②依据宗法关系来治理国家
③排斥异姓贵族的政治权力④不能得到地方诸侯的效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 . 材料 周初分封以后,周朝将国家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被分封的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有国与野之别。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要建立一个名为“城”的军事据点(后来通常成为封国的都城),逐渐由点向面扩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这种城(包括其近郊)也被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作“野”。国、野的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他们被置于宗法制控制之下,有自己的职业并承担军赋和当兵作战的义务。遇有“国危”“国迁”和“立君”等重大问题,国君要征询国人的意见。野人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包括殷商等古老部族的后裔、周边民族成员及流亡人口等,他们原有的社会组织得到了保留,在贵族统治下虽受到较强的人身束缚,但身份不同于奴隶。作为井田制下的农业劳动者,野人以助耕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负担劳役。从春秋时期开始,国野制出现破坏迹象,国人和野人逐渐合二为一,成为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

——据赵世超《周代国野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国野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国野制度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前期,“王臣”主要为周王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显
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冲击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
8 . 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
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