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史料记载,商王太甲德行有亏,大臣伊尹便将之囚禁在“桐宫”,待其悔过之后才恢复其王位。西周初年,成王年幼,周公旦“乃摄政当国”,待其成年后才将权力奉还。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制度限制王权B.礼乐秩序走向崩溃
C.君主集权程度有限D.地方诸侯威胁王权
2 . 西周实行分封制,要求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实行“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这旨在
A.巩固政府的领导地位B.加强对诸侯国的政治监督
C.确保王朝的长治久安D.解决诸侯国治理中的困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史载:“(武王)十一年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伐纣决战)。”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周武王
①通过占卜来理解天命   ②不再信天意而只重人功
③是伐纣的最高决策者   ④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
2021-06-15更新 | 9203次组卷 | 10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文王对臣下说:“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商不厚,工不巧,农不力,不可成治。士之子不知义,不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可以给官,族不乡别,不可以人惠。”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分封制导致四民社会形成B.出现四民分业别居观念
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平民化D.宗法制受到统治者推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周代君主与诸卿会商政事,通常在例行的早朝上进行,若有重大疑难政事,君主还往往召集众卿大夫临时集议。朝议者的资格都是由宗法身份和官职所排定,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参议成员的权利不容任意侵犯。周代的朝议
A.具有贵族民主色彩B.表明官僚政治制约君权
C.破坏宗法等级制度D.导致分封制度逐步瓦解
7 . 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是兽面纹,作为祭祀用品的形象的表现,呈现威严、神秘和服的力量;周代青铜器的装饰有了显著变化,总的艺术风格是质朴,富于韵律感和节奏美,和周代的礼制有很大的关系。这一变化反映了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神性向人性的回归
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D.商周奴隶制度繁荣
2021-05-26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南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商代卜辞中有“商不祀帝”(商朝人不向上帝祈求,也不祭祀上帝),“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记载;据《诗经•大雅•文王》载“商之子孙……,其丽不亿……,无念尔祖,修聿阙德……”,这说明周朝的祭祖,商朝的遗民也能参加。商周时期祭祀的发展变化表明了
A.神权与王权进一步结合B.华夏共同体的逐渐形成
C.分封制加强对地方控制D.商周政治制度一脉相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初期,周公旦提出的天命观认为,政权的合法性是基于道德性的价值判断,而上天有裁判权。统治者承受天命,必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一观念旨在
A.借助宗法制维护统治B.强调秩序安定取决于天意
C.彰显儒家的治国理念D.论证周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10 . 周初的革命者从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的事实中,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