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汉初……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告以歇。博士弟子,补郎、补吏,为入仕正轨,而世袭任荫之恩亦替。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西汉初选官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初步发展
B.世卿世禄制和军功授爵制继续沿用
C.西汉初期奉行“无为而治”思想
D.汉初官僚政治逐渐让位于贵族政治
2022-03-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天星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枝叶分布,所在为雄"。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皇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
2022-01-20更新 | 234次组卷 | 28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2次组卷 | 3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夏商周:世袭→秦: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科举制。下列选项中,有关选拔官员的标准与以上选官制度按顺序搭配正确的是
A.血缘→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D.血缘→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郡国岁举孝廉,……(并)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四曰刚毅多略,明变决断。”这是中国古代某一帝王确立的选官标准。下列各项中,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以客出仕”B.“察举征辟”C.“九品官人”D.“科举取士”
2021-11-09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卿世禄制的延续B.九品中正制度的正式形成
C.察举制度出现弊端D.门第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唐朝,科举制度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如秀才,“试方略策五道”,选拔经邦济世之才;明经考帖文、经问大义等,选拔精通儒家经典的人才……在考试过程中,应试者所写文章的文体、题目、内容一般都有统一规定,对应试者不偏不倚。而且应试者可以来自多个阶层,官僚之后和农民之子可以同场竞技,官僚之后若不能通过考试,一般也难为官,农民之子若能考中,则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并指出东汉察举制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积极影响。
2021-11-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两汉时期盛行对人物的品评,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劭传》载,许劭喜好审核评论乡里的人事,每月总是更换品评的话题对象,所以汝南地区民间有月旦评的说法。品评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察举制度的实施B.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推行
C.社会环境的宽松D.分科考试选官制度建立
2021-11-06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辟召在两汉时期是极自由的任官途径,辟主有用人选择权,被辟者就职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任官与否相当自由。但辟召制的滥用也会造成消极影响,表现为
A.选官体系的失效B.执政能力的僵化
C.社会阶层的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
2021-10-29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代在规定王侯、公卿、御史、将军及郡守拥有察举资格的同时,要求朝中高级官员的子弟不得察举为孝廉。这一要求
A.旨在规范官员任职资格B.保证了察举制贯彻执行
C.有利于提高选官的质量D.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
2021-10-1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