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0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其中,被称为理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四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顾炎武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北宋中期推动程朱理学产生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思想发展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由此,你得出什么启示?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奠定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本草纲目》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的皇帝制度首创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4 . 我国考古学家苏秉琦说:“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这意在表明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世界领先B.历史悠久C.多元一体D.南北交流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第二次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这表明周代的宗法制(     
A.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B.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D.宗法等级与政治等级一致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     
A.“致良知,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宋神宗支持下,1069年北宋进行了(     )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杨炎改革D.范仲淹改革
7日内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试卷(专家版二)历史试题
8 .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履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四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科举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1909年学堂总数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秦朝实行郡县制,不封诸侯王;汉朝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又逐步削夺诸侯王封地和权力,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各地经济交往B.加强中央集权
C.大力发展封建经济D.促进民族融合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据下表分析,最适合描述古代罗马与中国共性的词汇是(     
历史时期古代罗马古代中国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秦始皇统一中国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罗马强盛时期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A.人治与法治B.扩张与稳定C.平乱与治世D.秩序与统一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