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03 道试题
1 . 朱熹在《答项平父书》中说:“大抵子思(孔极,孔子之孙)以来,教人之法,惟以尊德性、道问学两事为用力之要。今子静(陆九渊)所说专是尊德性事,而熹平日所论却是问学上多了。”此言论(       
A.抨击南宋的政治存在弊病B.批评心学理论脱离实际
C.是对先秦儒学的深刻反思D.涉及了当时的学术分歧
2024-05-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壁画通常以风景、生活为表现内容,而中原地区的壁画往往以历史和宗教为主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南北朝时中原地区的壁画也开始描绘更多的世俗主题,如日常生活、风景和肖像。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艺术领域呈现出交融的趋势B.北民南迁促进区域文化整合
C.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超过前代D.绘画主题政治生活色彩浓厚
2024-05-1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情况(单位:件)。这可印证战国时期(     
铁器出土地点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7796.2%6888.3%
山西长治3186.1%2167.7%
湖南长沙2130%1780.9%
广西平乐约17093%9153.3%
A.社会生产力有重大发展B.铁农具应用实现了普及
C.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均衡D.地区发展差异逐渐缩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临潼姜寨一期遗址出土石斧150件、石铲127件、骨铲122件。石斧体形厚重,石铲通体磨光,二者刃部锋利。姜寨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石刀、陶刀、磨盘等。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     
A.农业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B.农业手工业完成分工
C.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D.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
2024-05-1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代前期,消费行为和生活经历了由俭到奢、由朴到华的重大变化。人们普遍崇奢侈、尚洋货,以美衣鲜食为时尚,竞相攀比。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趋于瓦解B.西方生活方式成为潮流
C.列强经济侵略加剧D.商品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2024-05-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6 . 有学者对《汉书》《后汉书》中所载监察官员“司隶校尉”一职进行统计,西汉时司隶校尉往往由侍御史、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县令、太守等转任而来,至东汉则主要由尚书令或尚书转任而为司隶校尉。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监察体系不断完善B.监察服务于皇权的趋势增强
C.西汉地方治理效能提高D.中朝成为中央政府行政中枢
2024-05-16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7 .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奠基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而没有中断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有过三次明显的扩张与发展过程,第一次主要发生在战国秦汉时期,主要特征是传统农业经济形态的确立;第二次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长江流域的扩张;第三次是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的深化。

——摘编自贺耀敏《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阶段,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准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5-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唐朝初年大力奖赏军功,军功入仕成为这一时期的升迁捷径。当时的一些功臣武将还能够进入决策阶层,充任宰相,如李靖、李勤、侯君集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A.是统治秩序不稳定的体现B.解决了武将专权的隐患
C.与唐初政治军事环境相关D.干扰了科举制度的推行
2024-05-1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包租制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包租制租佃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相对较为自由,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他们还要求获得拥有转让所佃耕土地的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

——卞利《明清土地租佃关系与租佃契约研究》

材料二   2011年中国正式启动土地确权全国试点。土地确权是指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项权利的确定。确权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充分考虑历史背景等原则。土地确权可以有效化解土地纠纷,提高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数额,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提高农村生产力,进而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到2018年底,除少数边疆民族地区以外,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确权工作。

——梁鑫《土地确权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新发展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农村振兴应注意的问题。
2024-05-1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阶段诊断(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表是学者对唐宋时期家训内容的统计,据此可知,唐至南宋(     
唐、北宋、南宋家训内容(单位:篇数)
内容北宋南宋总计
1处己(修身、励志)5191842
2勉学、治学3141532
3睦亲(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36817
4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6141030
5处世(包括交友、尊师、尊敬长辈、礼仪)5161031
6从政1111628
7治国2406
8女诫5207
9教子原则2428
A.文化心态趋于开拓外向B.理学主导地位确立
C.儒学义理观念得到强化D.社会矛盾渐趋缓和
2024-05-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2024届高三第二阶段诊断试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