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12 道试题
1 . 下面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直隶获鹿县二十五甲地权分布情况表(北方一农户耕地能力约100亩,即超过100亩占地可视为地主)。从表中数据可推知,当时该地(     
类别户数%耕地亩数%类别户数%耕地亩数%
无地户120118.261至70亩户400.62582.02.6
不足1亩户2403.6120.90.171至80亩户270.42018.92.1
1至10亩户225634.31195.012.281至90亩户100.2835.40.8
11至20亩户149722.721476.321.991至100亩户150.21437.21.5
21至30亩户72211.017392.217.7101至150亩户310.53623.83.7
31至40亩户2964.510180.110.4151至200亩户200.33397.03.5
41至50亩户1171.85170.75.3201亩户以上310.513696.414.0
51至60亩户781.24244.24.3合计658198125.1
A.土地租佃关系出现了新变化B.重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C.地权分布利于国家赋税征收D.土地的所有权相对稳定
2024-06-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东晋、南朝之际,本来作为人物背景的山水被重视起来,如时人王微善画,提侣“绿林扬风,白水激润”的山水画风,提出“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认为只有心物相印,才能“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画天地万物。据此可知,山水画的这一发展(     
A.推动艺术审美与教化相结合B.反映出民族交融推动绘画创新
C.体现出写意忘形的绘画理念D.表达了文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北宋粮食运输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B.朝廷赋税主要来自江汉平原
C.西北边防面临着严峻压力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较为兴盛
4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或侧重经学,或侧重史学,或侧重哲学,但均是经世实学思潮的提倡者和践行者。其学术背景是(     
A.西学东渐逐渐加深B.程朱理学体系烦琐
C.陆王心学愈发空疏D.三教合一成为现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古代不少人口迁移运动都带有政治权力的影子,迁移的动因有避难、迁都、垦荒等。而由最高统治者主导的内聚式的人口迁移运动,往往带有增强文化向心力的意图,最适合作为其依据的是(     
A.秦朝将六国贵族迁入咸阳B.北魏贵族移居并改籍洛阳
C.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偏安D.清前期移湖广之民人四川
6 . 甘肃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出土的夔金铜耳漆杯,杯底刻“乘舆髹画木黄耳一升十六侖棓。绥和元年(前8年)考工,并造,匏工丰,护臣彭,佐臣伊,啬夫臣孝主,守右丞臣忠,守令臣丰省”。这反映了汉代(     
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家庭手工业作坊发展为工场
C.官营作坊管理严格D.手工业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
7 . 历史工作者在河南淇水沿岸发现了11处村落遗址;甘肃渭河沿岸70千米范围内,发现69处聚落遗址。这些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聚落,规模上有数千或数万甚至数十万平方米不等,而且地域空间上的房屋聚合性极为明显,富有典型性。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文明发展受到农业的影响
B.城市建设已经形成定制
C.社会初步出现阶级的分化
D.早期国家形态发展成熟
8 . 据记载,北魏拓跋珪统治期间,注重屯田垦荒,并不断内徙“新民”。还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由朝廷出面,解散原来参加联盟的柔然、高本、乌桓、杂胡等“四方诸部”,转移到京畿平城周围定居,使其从事农耕或定居放牧。北魏的这些举措(     
A.体现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快速发展B.凸显出各民族交融程度的加深
C.有效强化了军事力量和集权统治D.利于加速社会封建化转型进程
2024-06-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于都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时期,史无专官,史官均由内阁、翰林院、各部院衙门以及征召、荐举、招考的学者担任,史书修完,史馆撤销,史官解散。比如钱大昕两次奉敕参与志书的修纂,与馆中同仁讨论体例,交换看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方志修纂思想。乾隆三十年(1765年)国史馆在东华门内开馆,蒋良骐入史馆编纂、在纂修国史的过程中,不断抄录史馆资料,积少成多,遂编纂成书,是为《东华录》。尽管专制政权对史馆控制严格,但只要不触犯大忌,统治者一般都会“开明”处理。在编纂《明史》的过程中,潘耒等入史馆的私家学者提出核事实、乘公心、彰直道的思想,主张作史一定要“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学者们在治学方向和方法上相互影响,甚至诸如经世致用的私家史学理念在官修史书中得以体现。但是所修史书切近帝王根本利益,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修史准则,特别是乾隆对官修史书的指导思想、体例、内容等乾纲独断。晚清时期,一大批触觉灵敏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反思王朝危机,研究边疆史地和域外史地,魏源、姚莹等都是先行者。

——摘编自王记录《在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之间—从清代学者的活动看官、私史学的联系与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官、私史学的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朝的史馆修史。
2024-06-01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下令官告院(掌官吏委任状的机构)绫纸库,“令三司与提举司(依品级)定逐色绫罗纸、襟轴各三副,印押充样(元样,标准),分留两作坊及本院,每送纳之时,将元样比类交纳”。北宋政府的这一举措(     
A.注重对工艺技术的改进B.表明三司共同承担手工业管理职能
C.服务于国家礼制的需要D.有效维护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