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吴国和蔡国同属姬姓。春秋时期蔡国与楚国关系紧张,吴国与楚国也矛盾重重。吴王阖阊在联合蔡国攻打楚国后,将女儿嫁给了蔡侯,打破“同姓不婚”的传统。这表明(     
A.血缘疏远导致诸侯矛盾激化B.礼乐制度丧失了社会约束力
C.诸侯纷争影响社会观念变化D.联姻是建立同盟的前提条件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如表可知,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史学领域代表性成就
著作作者中国史学地位史学家对其评价
《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郑樵:“断代为书,是致周秦不相因”
《汉纪》东汉·荀悦开创编年断代史体例顾炎武:“以前人之书改窜而为自作”
《东观汉纪》东汉官修第一部官修史书范晔:“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
A.重视历史文化传承B.官修史书居于主导
C.文化氛围自由宽松D.史书价值总体不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墨子主张“非攻”,他不仅止楚攻宋,还用许多行动贯彻了这一主张。齐将伐鲁,墨子见齐将项子牛及齐王,说而罢之。还有,楚欲攻郑,墨子劝说鲁阳文君而作罢。由此可知,墨家学派(     
A.开始践行知行合一B.富有实践精神
C.重视科学理论运用D.蕴含仁爱思想
2024-05-30更新 | 209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使得信息收集广泛决策高效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2024-05-28更新 | 35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如表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宝钞白银谷物和绢布
1402~1424(明成祖)82.5116.5
1424~1425(明仁宗)66.7033.3
1425~1435(明宣宗)22.52.575
1435~1449(明英宗正统年间)064.835.2
1450~1456(明代宗)09010
1457~1464(明英宗天顺年间)093.96.1
1464~1487(明宪宗)01000
A.政府金融控制力削弱B.土地买卖日益频繁
C.市场货币机制混乱D.白银完成货币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乡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自古一统之世,车必同轨,书必同文,行必同伦。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各有制,不必同文也;国土各有俗,不必同伦也。车不同轨,书不同文,行不同伦,而一统之大,未有如今日。

——《全元文》第14册《卷477·吴澄五》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贯通,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江苏刘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145座墓葬中,石斧、石、石凿等生产工具在男性墓葬中共发现了28件,在女性墓葬中只发现了6件,纺轮都出自女性墓中。这说明当时(     
A.手工制造技术高超B.社会分工出现
C.国家形态初步具备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2024-05-2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学界普遍认为,阳明心学的“良知”出于《孟子》。孟子将良知定义为人所具有的“不虑而知”的先验性道德直觉。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造化的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由此可知,心学体系之“良知”(     
A.回归到先秦儒学传统B.具有世界本体意义
C.摒除了儒学的伦理性D.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周初分封诸侯,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军事据点即“国”,“国”以外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人是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野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这种治理模式(     
A.加剧了地方的冲突B.促进了民族认同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D.维系了专制集权
2024-05-1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