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贞观九年,波斯景教(基督教派)信徒阿罗本来到长安,要求设寺传教。三年后,唐太宗诏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景教“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 下”,同意了阿罗本的请求。由此可推知,当时(     
A.唐朝崇尚各宗教平等B.道教对统治者的影响较深
C.基督教实现了中国化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逸周书》记载:“汤放(放逐)桀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记载:“诸侯有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慰问)其民,天下成悦。”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说明,商代(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构建了贵族宗法制度
C.推动了早期国家发展D.遵循了儒家仁政理念
3 . 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的差别化管理(       
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
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
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
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
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
A.以治安和征税为重点B.凸显了地方自治特点
C.蕴含了近代管理思想D.保障了地方社会稳定
2024-05-2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4 . 西周初期将都城之地(陕州河、洛地区)称“中国”,都城以北称“北国”,都城以南的广大封国称“南国”,江淮中下游称“淮夷”。东周以后,“中国”逐渐涵盖了以上区域,转而以江淮作为南北分界。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王室加强诸侯管控B.华夏认同进一步增强
C.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D.区域文化差异在消失
2024-05-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南宋理学家在反思王安石“得君行道”的变法道路后,尤为重视建祠堂、办书院、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戏剧、话本、评书,宣传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       
A.想以学校教育代替激进变法B.与王安石争夺儒学的话语权
C.偏安一隅因循守旧的价值观D.推崇儒学的基层普及和治理
2024-05-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6 . 宋代清俗的风气,不只见于传统诗文中,也见于书法、绘画、文物收集鉴赏、园林、茶艺、琴、棋等文化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雅事中。作为左右时代风气的文化精英,文人士大夫心中大多有一把衡量雅俗的尺子,并以之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积极重构儒学思想体系B.轻视大众日常经济生活
C.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D.试图重建门阀政治格局
2024-05-2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7 . 据下表可知,汉朝(       

资料

资料出处

敦煌郡设有主水史,下辖东都水官、西都水官,置都水长、丞,率都水卒、徒、官奴,整治水利

悬泉汉简

“自是以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汉书·沟洫志》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正月,朝廷从淮阳郡征调1500名戍田卒为居延(属张掖郡)骍马屯田地区开凿水渠

居延汉简

“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

[唐]《晋书·地理志》

A.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B.河西农业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C.在西北地区进行长期屯田活动D.丝绸之路受到政府重点保护
8 . 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一些人开始专注于陶器、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等的制作,这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文化。材料可用来解释原始社会末期(     
A.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B.民众物质生活十分丰富
C.工匠和手工业的兴起D.人们贫富分化渐趋严重
9 . 据考证,清雍正2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仅仅过了42年,到乾隆31年,人口爆炸性地翻了三番,达2亿9百万人。道光29年,人口又翻了一番,达4亿7千万人。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     
A.为统治危机出现埋下隐患B.缘于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C.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D.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10 . 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不准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庶民庐舍,不许于宅前后多占地、相亭馆、开池塘……不许过三间”;而到了嘉靖以后,陕西、豫北等或绅或商的住宅多为多开间尤其是五开间,并成为这些地区民居基本形制。这表明(     
A.奢靡之风影响社会风尚B.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度降低
C.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提升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