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康熙帝建立了较完备的内廷乐部,并对官府、私家蓄养戏班以及民间戏班的演剧采取包容态度,这奠定了清代戏曲繁盛之基。平定三藩后,康熙帝扩充了内廷乐部的规模,依次设立了南府、景山两个掌管内廷演剧的机构。康熙帝常常奉太后、偕后妃、皇子、皇孙观剧,戏台上所表演的剧目能够辨认的有《白兔记》《西厢记》《浣纱记》《单刀会》《邯郸梦》《玉簪记》等剧目。康熙帝为高士奇盛张曲宴,亲自弹奏古琴名曲《普唵咒》;康熙帝执政的后期,已经习惯了与臣下同观戏剧,陈邦彦当时仅为南书房文学侍从,却能与同僚们频繁陪同康熙帝观看《满床笏》《西游记》《平妖传》等内廷常演昆腔、弋阳腔剧目。朝鲜使臣金锡胄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有诗云:“岩峣结绮九天隈,上国元宵设戏台。鲍郭排场真傀儡,鱼龙斗伎正纷豗。悬齐华月灯珠满,散作繁星火爆回。虎兕况闻方出柙,吼时崖壑怕成雷。”康熙帝首次南巡至苏州,在百姓面前“自动手打鼓,后乃连打数套,逐渐弄过,直打至二更时方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军远征准噶尔部,“正月十四日,上御太和门,出征将领俱于庭中赐宴,庭陈百戏,梨园部人演《班定远封侯》《韩范讨西夏》诸剧”表达了征服远酋的决心。

——摘编自刘水云《与民同乐及骋才御下——康熙帝的戏曲理念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大兴演剧的意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大兴演剧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宋代清俗的风气,不只见于传统诗文中,也见于书法、绘画、文物收集鉴赏、园林、茶艺、琴、棋等文化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雅事中。作为左右时代风气的文化精英,文人士大夫心中大多有一把衡量雅俗的尺子,并以之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积极重构儒学思想体系B.轻视大众日常经济生活
C.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D.试图重建门阀政治格局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3 . 《逸周书》记载:“汤放(放逐)桀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记载:“诸侯有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慰问)其民,天下成悦。”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说明,商代(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构建了贵族宗法制度
C.推动了早期国家发展D.遵循了儒家仁政理念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源远流长,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实用性强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具有“经世致用”的实践性或实用性,是以兼顾满足国家政治需要和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特征的

交融性特征明显

中国古代科技的交融性,是指科技、理工、文理的交融,中国古代的格致学、博物学、物理学、天文历法算术,都是综合性的科学

具有开放性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开放性,表现在中外科技和科学文化的交流上

多元化发展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农业、工程、医药、冶金等。这些领域都得到了长期持续的研究和发展

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气候、物候、地理等资料,对于5000年气候史重建、500年旱涝史重建及其隐含周期的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渝生《解码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优秀“基因”》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下表可知,汉朝(       

资料

资料出处

敦煌郡设有主水史,下辖东都水官、西都水官,置都水长、丞,率都水卒、徒、官奴,整治水利

悬泉汉简

“自是以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

《汉书·沟洫志》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正月,朝廷从淮阳郡征调1500名戍田卒为居延(属张掖郡)骍马屯田地区开凿水渠

居延汉简

“汉置张掖、酒泉、敦煌、武威郡,其后又置金城郡,谓之‘河西五郡’”

[唐]《晋书·地理志》

A.政府注重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B.河西农业生产环境有所改善
C.在西北地区进行长期屯田活动D.丝绸之路受到政府重点保护
6 . 随着社会的复杂化,一些人开始专注于陶器、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等的制作,这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物质文化。材料可用来解释原始社会末期(     
A.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B.民众物质生活十分丰富
C.工匠和手工业的兴起D.人们贫富分化渐趋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贞观九年,波斯景教(基督教派)信徒阿罗本来到长安,要求设寺传教。三年后,唐太宗诏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众生”,景教“元妙无为,生成立要,济物利人,宜行天 下”,同意了阿罗本的请求。由此可推知,当时(     
A.唐朝崇尚各宗教平等B.道教对统治者的影响较深
C.基督教实现了中国化D.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咸平二年(999)正月诏书:“如闻榷茶之所,官不售者,必毁弃之,斯可惜也。自今令第其品而受之,轻其价而出之,使物无弃而民获利"。诏书中所说的“榷茶之所”是官营茶场。

咸平三年(1000),杨允恭建言:产茶之地,民输赋者悉计其直而官售之,精粗不校,咸输榷务。商人弗肯,久而不鬻,官即焚之。今请均其色号、以年次给之。真宗“许之”。真宗即位之初,由榷货务总领茶货购销造成的问题依然存在,其最突出者,即茶户长途运输的困难。咸平三年,他下诏茶户可以就地缴纳茶货。景德三年(1006),因主管部门“制茶事过为严急”,真宗上谕说茶货采摘不易,对茶户所呈交合格产品,官府应按其等第收购,不合格也要按价支付官钱,如只认可精细合格茶品,则伤害茶户利益,茶户多贫民,如茶叶交售受损则可能聚为寇盗,故此等事宜务必灵活处理。禧元年(1017)五月,他甚至还发诏令“福建路买纳民茶,斤增十钱”。

——摘编自李世忠《论宋真宗的茶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宋真宗茶货购销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真宗茶货购销改革的积极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轩辕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按“井”字重新划分,中间一块为“公田”,四周八块为“私田”,遂成“井田”渊源。由于“井田”的国家所有性质,“田里不鬻”成为其核心原则,为避免土地分配不公,肥瘦不一、西周后期各诸侯国又颁布《田法》,实行以土地交换轮耕的“爰田制”。商鞅变法,颁布《垦草令》,承认私有土地爰田,并按军功分配土地;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颁布《令黔首自实田》法令,进行全国性土地登记,确立了土地私有权的合法地位;汉随秦制,颁布《田律》,允许私有土地自由买卖,东汉末年,曹操推行《屯田制》;唐武德七年颁布《均田法令》,后《唐律疏议》又规定“均田制下授田有限额”,防止土地不合理兼并;宋代,土地自由买卖的方式大大丰富,典、卖、质举、倚当并存,国家对田宅物权的转移、利用、交割规定了一套完备的程序;《元典章》则进一步明确了永佃权的移转程序,并规定“佃客随田”;明清两代继续立法保护土地私有权,致使土地兼并加剧,形成了事实上的大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煜宇《中国古代经济法溯源》

任意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古代土地管理制度变迁的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据考证,清雍正2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仅仅过了42年,到乾隆31年,人口爆炸性地翻了三番,达2亿9百万人。道光29年,人口又翻了一番,达4亿7千万人。这一时期人口的增长(     
A.为统治危机出现埋下隐患B.缘于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C.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D.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