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阅读相关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水稻遗存,距今约1.2万年;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米,距今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贾湖遗址证实,中国早在距今9000年时已有礼制活动。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礼器并形成相应礼制。中国象形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河南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提供了8000年前早期先民开始探索文字的线索。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这表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育蚕制丝。

——摘编自袁广阔《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材料二   大约距今5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就接受了起源于西亚地区古文明的制作铜器、栽培小麦、饲养黄牛和绵羊等新的技术。与此同时,起源于史前时期中国的稻、粟、黍的栽培也向西亚和其他地区传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在接受了西亚地区传来的冶金术后,对其加以消化吸收,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的技术。到了夏、商朝,青铜容器制作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青铜文明。

——据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材料三   2004年以来多家单位合作对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出土了罕见的金、银、铜、铁、玻璃、豪华二轮马车等殉葬器物,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西戎文化、秦戎关系、古代北方民族史、中国科技史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据杨维军《探索文明起源需要多方发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你的依据。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3-11-2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上山文化发现于浙江浦江,测年距今约 11000~8500 年,首次揭示了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生产生活状况。考古学者在上山遗址发现了 1 粒完整的炭化稻米(如图),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这表明上山人(     

①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于周边地区
②初步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
③能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劳作
④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世界同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说服力的用火证据,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这一重大发现表明(       
A.周口店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B.周口店人已经进化到新石器时代
C.周口店遗址是人类进化史的见证D.周口店人已经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5 .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中华文明是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据此可知,中华文明是(     
A.“多元一体”的文明形成模式B.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C.持续的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D.欧亚大陆的一支原生文明
2023-11-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考古发现,距今六千年前,河南仰韶文化区域内发现了大量具有山东大汶口器型的陶器,如背壶、袋形足的篱、镂孔足的豆和高足杯等。仰韶文化对大汶口陶器尤其是彩陶也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当时(       
A.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
B.仰韶文化深刻影响大汶口文化
C.文化区之间存在互相交流
D.制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反山发掘良渚文化大墓11座,出土了种类多样、雕琢精美的玉器3000余件,有代表神权的琮,有象征军事指挥权的钺,有体现财富的璧,还有装佩挂缀在衣物冠帽上的各种玉饰件。该考古发现说明了(     
A.历史研究依赖考古技术的发展B.玉器脱离现实生活而走上神坛
C.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凌驾平民之上的权贵阶层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山西襄汾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遗址共发掘了700多座墓葬,其中大墓共9座,约占总数的1.3%,墓坑采用木棺,底部铺砂,随葬品有成套的彩绘器皿、用于祭祀的玉石礼器、乐器,还有武器、装饰品和猪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中墓共80座,占总数的11。4%左右,分布于大墓四周,随葬品数量稍逊于大墓。87%以上的是小型墓,随葬品很少或一无所有。该现象反映了(       
A.社会文化生活极大丰富B.贫富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出现
C.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得到发展D.原始王权带有巫术色彩
2023-11-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河北省泥河湾盆地的东谷坨遗址距今约100万年,是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东谷坨人选用优质燧石为原料制作石器,其类型较固定,技术较熟练,看来已达到了北京人中期(距今50万年)的水平。据此可推断(       
A.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不同区域文明交流有所影响D.中原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依赖
10 . 湖南省株洲市的磨山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是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农耕聚落遗址。这里出土的文物有:具有大溪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特征的遗存,如鼎足、双耳罐、红衣陶罐、简形釜、双腹豆、白陶盘等;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遗存,如磨制的石锛、石镞、陶器等。这说明(     
A.大溪文化的影响范围更为广泛B.长江流域史前农耕文化各具待色
C.湖南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心D.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域间存在交流
2023-11-0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