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旨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列,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粝梁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费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性,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好功夫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西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1)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2)写出文中提到的诸家及其主要思想。
(3)简要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4)论者比较倾向于何种学说?论者这一倾向和他所处的时代主流思想有何关系?
2020-09-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
3 . 家国情怀,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下列语句,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③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2017-03-06更新 | 2264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