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他”是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至今不失其时代意义。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家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兼相爱,交相利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33次组卷 | 138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018-06-01更新 | 5651次组卷 | 11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认为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晋国韩献子说:“国饶,则民骄佚”(《左传·成公六年》),申叔时认为“民生厚而德正”。这表明当时
A.认为道德起源于天命
B.人们已经区分了天道与人道
C.重义轻利是主流思想
D.社会经济对道德有制约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
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
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7 .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8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16-11-27更新 | 673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9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2016-11-27更新 | 1423次组卷 | 50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