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士的游离,带来了变化的可能,其中,《管子》中有一段很直接的描述:“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士”(       
A.秉持积极入世的价值观B.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渴望实现地主阶级统治D.重建起以德治国的理论
2024-04-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
2023-06-23更新 | 241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09次组卷 | 7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孟子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差,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此番言论旨在(     
A.强调运用法律保护私产的必要性B.维护周朝土地国有制度
C.倡导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和谐社会D.反对君主专制统治秩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2022-09-27更新 | 302次组卷 | 5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当时各家学派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的是
A.无为而治B.施行仁政C.兼爱非攻D.以法治国
7 . 韩非认为,道”和“法”才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那些明君都是让百姓用“道”来端正自己,这样他就能不费力地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说明“道”是治国的常规,“法”是立国的根本。这一思想反映出
A.集权思想成为时代潮流B.思想流派呈现相互借鉴特征
C.德治思想融入法家体系D.治理国家之根本在于得民心
2021-10-14更新 | 50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分裂中孕育统一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构建平等的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把社会的一-切秩序、价值、关系,人们的一切行为、思想、观念乃至情感本身,都归结为冷酷的个人利害,并将这种利害关系当成衡量、考察一切的尺度标准。这折射出当时
A.人文精神的缺失B.传统秩序的瓦解
C.法家思想的落后D.君主专制的确立
10 . 韩非子指出:“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术也者,主之所以执也;法也者,官之所以师也。”由此可见,他意在
A.规劝当政者应施行仁政B.推崇先秦时期的礼乐制
C.论证严刑峻法的必要性D.维护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2021-05-20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