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周文疲弊”
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1)根据材料,“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
(2)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弊”的问题?
(3)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 的主张?
2 . 近代民主政治源自西方,而不是根生于中国的儒家传统,其主要原因在于儒家传统缺乏何种思想(     
A.民有B.民治C.民享D.民本
3 . 儒学有着两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饮冰室书话》
回答:
(1)简要叙述我国古代儒学产生、发展的史实。
(2)如何理解“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
(3)列举两个史实说明儒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4)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下,今天我们应该如何
对待儒学?
2016-11-18更新 | 9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测试选修历史试卷
4 .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部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此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传播文化B.儒家的思想主张在欧洲曾得到普遍的推崇
C.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的初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5 . 韩非子集法家大成。曾有学者称许他:“他不是完全局限在法家范围内、以法家来论法,而是承接了(   )家、(   )家的思想,这种籍他山之石,正是他所以能画龙点睛,特别见精神的地方。”韩非子吸收了哪两家的思想成就其一家之言?(     
A.儒、墨B.墨、名C.儒、道D.儒、名
2016-11-18更新 | 7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历史试卷
6 . “孔子的命运”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2016-11-18更新 | 9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中学、复旦附中等八校高三联合调研历史卷
7 . 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A.荀子B.老子C.孔子D.韩非子
8 . 全国各大影院都在放映的《孔子》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胡枚导演正是想通过拍摄《孔子》,“来提升大众对于孔子和孔子文化的关注”。 你认为在现代与传统的张力下,孔子的现代价值在于他强调的思想观点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言必信,行必果”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