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荀子主张隆礼重教,以礼教为主;但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重。“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说是其学说的基本纲领。荀子的政治思想学说(     
A.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B.丧失了儒家基本立场
C.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趋同于法家理论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班固《汉书》载:“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方今……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据此可知班固(       
A.批评百家学说异常混乱B.主张“百家”思想趋向统一
C.以奴隶主立场评判百家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国价值
3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4 . 如表列举了战国时期部分学者及其观点。这反映出当时(        
学者观点
孟子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墨子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
荀子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商鞅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
A.诸子思想出现融合倾向B.德行成为评价君主的重要标准
C.原始民主思潮方兴未艾D.民本思想指导了各国政治实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关于先秦时期我国文化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私学还没有出现B.地方官学已经开始设立
C.封建政府统一管理教育D.其重要特征是“学在官府”
2023-04-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巫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
C.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D.认为儒家思想影响力较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09次组卷 | 7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辨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立场一致B.中国文化出现大一统趋势
C.中国文化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D.中国文化摆脱了神学影响
2023-03-06更新 | 248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确立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游说诸侯,以求自售;秦始皇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B.社会大变革由思想主导
C.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D.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
10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维护统治。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
C.孟子、韩非子D.荀子、韩非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