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提出“仁政”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B.与时俱进C.人文主义D.无为而治
2018-10-01更新 | 235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批驳、非难其他派别的同时标新立异,各执一说。如有一家主张“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知用民之法也”。此文中被批驳的、归属的派别分别是
A.儒家——墨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墨家
2018-09-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这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是:
A.奖励耕战,富国强兵B.以农为本,以各为贵
C.休养生息,反对战争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5 .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
6 . 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
2018-07-20更新 | 997次组卷 | 1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墨子
8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29次组卷 | 13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018-06-09更新 | 530次组卷 | 7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018-06-01更新 | 5648次组卷 | 11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