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先秦时期是君臣观起源、形成、发展、整合的重要时期。下列百家争鸣时期各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人物言论
A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B韩非子(为政者应)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C墨子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D老子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A.A
B.B
C.C
D.D
2019-07-1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宁波市九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历史试题
2 .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
①孔子
②老子
③孟子
④韩非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 . “这一派别对宇宙论、认识论或者个人伦理道德不感兴趣,这些谋略家只专注于对无序的状态提出政治解决的办法,推荐积累权力的技巧。”以下观点中与该派别的思想主张一致的是
A.奖励耕战与民休息
B.厉行赏罚崇尚法治
C.仁者爱人尊君爱民
D.崇尚贤能厉行节俭
2019-06-23更新 | 113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4 . 汉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这一流派是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5 .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一同天下”,庄子曾提出了“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子则提出了“制天下”“进兼天下”“为天下主”“令行禁止于天下”等主张。这表明
A.诸子争夺对舆论领导权
B.学术自由争鸣氛围丧失
C.谋求政治统一成为共识
D.各派既斗争又互相借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事异则备变
B.厉行赏罚
C.加强君主集权
D.重农抑商
2019-05-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实验班)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加强君主集权
B.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C.“事异则备变”
D.勤劳耕作,不要好高骛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上述思想相吻合的是
A.“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B.“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019-05-06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三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诗经》理解正确的是
A.是研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历史的宝贵素材
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
C.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颂》是其精粹
D.奠定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础
2019-04-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可以看出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2019-04-26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嘉兴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