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已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19-01-30更新 | 1932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卷
2 .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9-01-30更新 | 4570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2019-01-30更新 | 3186次组卷 | 95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019-01-30更新 | 2518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2019-01-21更新 | 126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具体指
A.诸子百家争鸣B.私田大量开垦
C.商人地位提高D.诸侯重视教育
2019-01-18更新 | 188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兼相爱,交相利
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 .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2018-11-30更新 | 1518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念有关
A.主政者,当以民为本
B.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C.君主无为而治
D.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10 . 先秦诸子学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以下言论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