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2019-09-05更新 | 817次组卷 | 3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打破了原来“形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传统,提出了“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的执法原则,且要求吏民共同守法。由此可知,当时法家主张
A.加强统治秩序
B.实现国家统一
C.追求自由平等
D.维护民众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反对在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认为在法律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一学派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4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019-03-19更新 | 13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黑龙江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该材料反映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2019-01-30更新 | 4674次组卷 | 11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2019-01-30更新 | 4629次组卷 | 9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2019-01-30更新 | 146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9-01-30更新 | 3468次组卷 | 70卷引用:黑龙江佳木斯市农垦佳木斯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已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2019-01-30更新 | 1932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