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1 道试题
1 . 孔子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学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据此得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项最准确
A.儒学的产生因中央集权需要B.儒学的发展因人们认知进步
C.儒学的演变因时代发展需求D.儒学的影响因内涵完善深远
2 .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认为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在“利”上;道家认为人的本性为自然性,社会性是自然性的异化表现;儒家认为道德是人们生活的最高层次,礼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这说明先秦时期
A.人的属性成为讨论点之一B.人们主体意识觉醒
C.唯物主义的思想已经形成D.思想领域多元开放
3 . 《汉书•艺文志》称:“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学术文化异常混乱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思想文化趋向统一
4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指
A.儒家的和谐思想B.儒家的德治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
2021-03-15更新 | 794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管子》中有:“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荀子》中说:“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体现了当时
A.兼并战争下各派思想激烈交锋B.社会转型思想文化趋于融合
C.法家思想被各诸侯国普遍采用D.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思想
6 . 下列属于孟子主张的是
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实际上表明韩非子
A.科学分析历史变迁B.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C.要求继承历史传统D.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8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反映了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B.统治者注重治国理念的多元化
C.小农经济逐步形成D.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2021-02-02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阴阳家提出的五德始终说在齐国流行,为齐国统一天下做宣传,后又出现封禅说,特别推崇泰山,隐喻齐国受命于天之意。据此可知(       
A.齐国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B.政治宣传服务国家的需求
C.周王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D.统一天下逐渐成为共识
2021-01-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
2021-01-21更新 | 63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