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韩非子指出:“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这表明韩非子
A.反对民本思想B.提倡尊君之道
C.强调君主专制D.批判禅让制度
2 . 《管子》提出,水是万物之源;荀子认为气是万物之源;《庄子》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知识分子
A.对自然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B.完全否认了神创造万物的观点
C.打开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大门D.普遍重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下列选项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民贵君轻B.节俭、尚贤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
4 . 《三国志吴书》中提到:“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这句话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本思想B.顺其自然C.法治思想D.仁爱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他们的共同出发点是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B.铲除周制弊端以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为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
6 .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普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2020-11-02更新 | 990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西柳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B.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D.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2020-11-01更新 | 270次组卷 | 6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法家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B.提出了系统治国理论
C.重视维护君主的权威D.迎合了历史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B.许多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10 .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下列史实际能够说明这一论断的是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②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③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④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