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图漫画绘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个成语故事。下列观点中,与两个成语故事(图一为塞翁失马,图二为刻舟求剑)对应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④我以为人之于就兼相爱,交相利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墨子批评儒家“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的主张,认为这会导致“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有学者认为这是对儒家“知命论”的误解。下列儒家言论中能为该学者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22-11-12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3 .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坏,国家典籍落入民间。士子国人,初则竞相传诵,继而建派立言,终至酿成自由著述的新局面。以下属于这一新局面的是(     
A.分封宗法制度的崩溃B.以民为本理念的践行
C.铁犁牛耕技术的运用D.兼爱非攻思想的提出
4 . 礼治与法治各有其长短,两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治国模式。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治国模式”主张相符合的是(     
①“礼主刑辅”                    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③“本以霸王道杂之”               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韩非子的思想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发挥了理论指导作用。下列符合韩非子思想的是
①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②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③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遵匹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2-04-15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下列主张反映这一社会状况的是
A.克己复礼B.道法自然C.制天命而用之D.以刑止刑
2020-06-08更新 | 756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以民为本,推行仁政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2018-04-23更新 | 438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慈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