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管仲在《侈靡》篇中提出“俭则伤事”,“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善而未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可知,管仲主张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戒奢从简与民休息
C.调整消费以刺激生产D.发展经济称霸诸侯
2021-09-04更新 | 341次组卷 | 8卷引用:第0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2 . 《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观点
A.开启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与当时政治生态的失序有关
C.突出了“隆礼重法”的理念D.认为天命要重于先祖和君师
2020-12-20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解读如图。(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3-01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难点05 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思路与注意事项-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
2021-10-22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课诸候纷争与变法运动(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5 . 由表格内容可知
人物出处言论
孔子《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墨子》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商君书》“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荀子》食者,国之宝也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2020-11-08更新 | 42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热点02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他总结历史经验,发现桀纣之失民,实际上是失去了民心。反之,汤、武无敌于天下,就在于“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顺从了天下民心。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地。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

材料二   从唐立国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孟子的地位和以前一样处于不著不察之列,时人或言“周孔”或言“孔颜(颜回)”,孟子则少有人提及。韩愈是最先把孟子名字升到孔子之后的人,他认为孟子是唯一得到孔子“真传”的人。对于“杨、墨行,正道废”的乱局,孟子辞而辟之,开“辟异端”之先河,因此其功甚伟。因此,韩愈认为儒家的“道统”在孔子之后,则是由孟子来承继,孟子死后,则是“不得其传焉”。

——摘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孟子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1-01-12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7 . 庄子《齐物论》开篇即提出“吾丧我”的命题。“丧我”并不是丧失自我,而是去掉纷繁芜杂的“诸我”,消除种种“是非”、“成心”,复归生命本源的虚静灵台,达到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这体现了庄子
A.反对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B.崇尚自然,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
C.向往道德自觉的礼乐文明的社会D.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永恒不变
2021-02-05更新 | 204次组卷 | 6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儒墨争雄储道争锋,“这也是-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跨世纪大辩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急剧变化
B.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9 .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
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
2020-08-04更新 | 25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选贤任能”思想战国时期,选贤任能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材料一   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荀子)

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

——(慎子)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

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商鞅变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对战国时期的选贤任能思想进行评述。
2021-08-29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暑假自学课】2022年新高一历史暑假精品课(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