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2019-01-30更新 | 2526次组卷 | 61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6次组卷 | 14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3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英雄、隐士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隐士、英雄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022-09-28更新 | 856次组卷 | 76卷引用:2022年重庆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代的青铜礼器上多刻有表现尊神事鬼的饕餮纹,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上出现了一些刻有生活、战争场面的纹路。这一变化说明
A.从神性向人性回归的思想转变
B.青铜器功能由祭祀向日用转变
C.中华文明的多元文化特色
D.受无神论思想的深刻影响
2022-05-31更新 | 858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02讲先秦时期:春秋战国大变革(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5 . 在战国中前期,以儒、墨为主的学者,常取法先王,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却又“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争辩不休,竟使先王的历史变得相互矛盾,面目全非。据此可知,先秦学者“取法先王”(  )
A.导致先王思想未能完整保留
B.基于其对先王思想的不同理解
C.反映战国时期思想领域混乱
D.旨在借重先王宣传各自的主张
2022-03-12更新 | 45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于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加以概括。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思想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的因素。
2022-06-12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封建制度建立与巩固-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末年思想家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理念,指出:“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荀子的这一思想
A.成为秦朝统一的理论基础B.带有天人感应的色彩
C.有助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D.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2021-05-28更新 | 856次组卷 | 8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8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A.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和的趋势
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活跃的理论创新
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高度“忠君”
D.法家一定程度上坚持了“民本”思想
2020-10-10更新 | 1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2论从史出与孤证不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划分形成如下共识

1)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2)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3)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220年~581年);

4)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581年~907年);

5)古代中华文明的繁荣(960年~1368年);

6)古代中华文明的衰落(1368年~1840年)。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中一个时期或四个时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中国古代史的阶段划分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划分标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