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2019-06-09更新 | 3668次组卷 | 30卷引用:专题0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2 . 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巫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
C.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D.认为儒家思想影响力较小
3 . 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些思想
A.旨在推动社会变革理想B.体现民本是传统文化核心
C.迎合地主阶级政治诉求D.反映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
2022-01-07更新 | 670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10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2023-03-24更新 | 625次组卷 | 72卷引用:易错点09 古代中国的思想-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5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要“制民之产”,即给老百姓一定的产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自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以此督促他们做好事。这一观点
A.受到了当时统治阶层的广泛推崇B.是民本思想下和谐社会的构想
C.推动了小农经济模式的基本确立D.顺应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趋势
2022-05-13更新 | 611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1先秦时期的经济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7 .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2019-01-30更新 | 4579次组卷 | 81卷引用:5月21日——中国古代史易错矫正练-2022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8 .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据此可知,二者都
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
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
2022-01-01更新 | 591次组卷 | 15卷引用:易错点09 古代中国的思想-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易错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019-01-30更新 | 3471次组卷 | 7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2019-01-30更新 | 4259次组卷 | 81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