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是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即使是老子的“小国寡民”归隐思想,也只是在实现自己政治理论无望的时局下,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的扭曲表现。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还是九流十家的说法也好,都表明了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丰富程度。中国思想由此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价值,塑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治国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2023-11-01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2 . 有同学研究先秦文献中禹的形象,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曰:“(禹)敏给克济,其德不回( 违背) ,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大戴礼记·五帝德》

材料二: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绞之不合,通之不坎,土地之深,下毋及泉,上毋通臭。既葬,收余壤其上,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

——《墨子·节葬》

材料三:治国之道,去害法者,则不惑于智能,不矫于名誉矣。昔者舜使吏决鸿水,先令有功而舜杀之;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以此观之,先令者杀,后令者斩,则古者先贵如令矣。……故先王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韩非子·饰邪》


(1)分别阐述上述材料中记述的禹的形象。
(2)综合材料中不同学派的观点,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3)指出上述材料对研究禹的形象的价值和不足。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023-10-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西周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在生存压力之下,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兴起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这些举措推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轴心时期中国思想的突破。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等

材料二   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学在民间”。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并分析材料一中“士”的再就业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孔子自五十五岁弃官离鲁,到六十八岁离卫返鲁,前后在外凡十四年。这十四年,孔子不仅是在奔波求仕,也是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他的主张在当时没有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但孔子胸怀万卷书后的万里之行不是一事无成,而是收获丰盛。正是由于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才让孔子成为了更好的学问家和思想家。

——摘编自李启谦《孔子周游列国论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周游列国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周游列国行为的认识。
2023-11-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一时期,“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还有阴阳家、名家等。这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请分别列举一例战国时期儒家、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并指出其主要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3-11-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思想的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写照,进步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知识以更快的速度向民间转移和传递,这成为士人的另外一个来源。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他们二者的结合,则是诸子学出现的直接土壤。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环环相连,摇摆反复,不仅朝代之间政治、经济政策迥异,即使是在同一朝代,政治经济政策也会发生重大变化。秦末农民起义冲垮了秦的残暴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汉初年,文景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但对诸侯王的纵容,使王国势力凌驾朝廷,对商贾豪民骄横不法等问题态度暧昧,对铸币权时弛时收,使得“民多奸铸”的问题严重。汉武帝即位后,欲图振作。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士人和私学之间“互动关系”。结合所学,写出“诸子学出现”所指代的思想局面及其在中华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脉络,并列举汉武帝针对材料中文景时期的问题所采取的举措。
8 .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梁城的故事,当时梁城正遭遇赵国十万大军围困。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2023-10-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还是九流十家的说法也好,都表明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丰富程度。中国思想由此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价值,塑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并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三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其性质。
2023-10-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名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孟子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其说遂愈臻详备。仁心之起,源于性善。至荀子复攻孟子,一反其说,以为人生而有好利,嫉恶之心,耳目声色之欲。性恶之说既立,则礼之必要,不待深辨而已可知。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朕(唐太宗)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室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引自《新唐书·杜正伦传》《贞观政要》

材料三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仁心”与荀子“礼之必要”的思想依据。结合所学,简述孟子对孔子“行仁”要旨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唐太宗选官任人的原则及相关的制度建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括毛泽东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及其背景,概述其思考在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作用。②以上海为例,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说明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变革。
2022-11-30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