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秦始皇的面相。某教师为学生做有关“秦始皇嬴政”的专题讲座。

材料一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大洽濯俗,天下承风……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黔首修洁,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秦]李斯《会稽刻石》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西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他(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的面相。
(2)通过材料二,还可以看到“秦始皇”的哪一面相?
(3)材料三可与上述哪则材料相佐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陈述你眼中的“秦始皇”,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4-01-12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62次组卷 | 456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逃,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寨,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B.秦统一的过程C.秦统一的方式D.秦统一的意义
2023-10-08更新 | 32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二   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候,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高帝刘邦“非有功,不得侯”的预先约定予以坚定的拒绝,汉景帝默然而有沮丧之色。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九月,匈奴冒顿单于引兵攻太原,后来,冒顿单于指挥40万匈奴大军,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

——《史记》

材料四   (汉高祖)认为秦亡的原因之一是不分封子弟,孤立无援,故而又重新分封了自己的若干兄弟子侄为同姓王。……诸侯王在自己王国内拥有较大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跨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朝廷直辖郡县。

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王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此举没有像削藩那样招致反抗,效果异曲同工,“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此后,又颁行“左官律”“附益法”,规定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又限制士人与诸王“附益”交游。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材料一中的“寡人”指的是谁?他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西汉政府面临怎样的威胁。到汉武帝时,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记载了汉初蜀地卓氏致富之路,“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其他被迁徙的人求迁近处。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后来其财势压倒滇蜀地区的居民,“富至僮千人”。秦的此项举措(       
A.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B.引发了汉初抑商政策出台
C.促进了江南经济开发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首建封建朝廷,实行郡县制,这就构建了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这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从各级官员缺乏监督机制B.形成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C.垂直管理的集权官僚体制D.权力分配合理且办事高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023-05-18更新 | 396次组卷 | 22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交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疆域

隋朝疆域

材料二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期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选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所示图,概括秦、隋两朝在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铁路修筑权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变革在社会生活领域及世界经济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秦从统一到灭亡仅仅14年,但他完成了长城、灵渠、阿房宫等古代重大工程和修建了绵延几千里的驰道。这些举世闻名工程的修建主要得益于(       
A.秦朝严苛的法律B.统治者对战争的重视程度较高
C.秦朝统一后人民积极性提高D.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建立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观念萌生于三代,丰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大一统”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统和以治权及法令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一统,同时也涉及到思 想一统和文化认同。

—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

材料二   古人们民族国家意识最突出的表达莫过于“华夷之辨”。先秦以后,在“华夷     之辨”上的衡量标准是血缘、地缘和礼仪三个标准并行,以血缘及地域进行衡量的观点一     般在华夏面临严峻威胁即遭遇严重入侵和灾难时占据主流。清军入关后,康熙帝强调“无     分内外,视同一体”,雍正帝说“天下一统,华夷一 家”。清帝所主“大一统”,改变了“中国” 的疆域定位: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的政治与疆域之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     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即北狄、南蛮、西戎、东夷,皆涵盖在“中国”之内。

—根据李治亭《清帝“大一统”论》等整理

材料三   从古代中国的“武力统一 到新中国的“和平统一 ,到今天的“一 国两制”和 九二共识”,时代在变,但中华民族对统一的渴望和追求始终不变;统一的方式在变,但是 中华民族完成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始终不变。

—摘编自董文文《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践行“大一统”思想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大一统”思想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大一统”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