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74次组卷 | 456卷引用:福建省邵武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统一后的国家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中央一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     
A.直接体现了儒家的大一统理念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C.适应了大一统国家的发展趋势D.有效巩固了秦王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2023-11-23更新 | 153次组卷 | 96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我国史书中有关“尚书”的记述。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记述出处
(秦)置尚书于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事皆决于丞相。《唐六典·卷一》
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汉书·魏相丙吉传》
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后汉书·郭陈列传》
A.秦朝时尚书为丞相的下属官吏B.东汉尚书台成为封驳政令中枢
C.西汉时中朝尚书职权逐渐增大D.唐朝时期尚书的政治地位提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023-10-17更新 | 317次组卷 | 29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个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编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名籍而行以法……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提点刑狱……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窜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云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编自谈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提到的内阁大臣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概括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01年版的《中华历史通览》丛书把中国古代史分为12个阶段,分别编写了12本书,每本书以历史阶段与阶段特征命名,分别是:

阶段上古秦代卷汉代卷魏晋卷南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
书名《文明曙光》《华夏方兴》《治乱嬗替》《南北分治》《大河滚滚》《流金岁月》
阶段五代十国卷宋代卷辽夏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
书名《乱世风云》《两京梦华》《塞北三朝》《大漠烟尘》《枯荣之间》《冷月清风》
(1)《中华历史通览》丛书的作者以《大河滚滚》作为隋代卷的书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合理的理由。
(2)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阶段特征。(要求:确定阶段,概述特征,形成结论。)
8 . 提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会想到他灭六国一统天下。有人却说他“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完成了统一结束了国家长期分裂的状态
B.确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家政治框架
C.废分封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遭到儒家的激烈批判
9 .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首次转型,以下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代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022-11-22更新 | 10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建瓯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统一中国的进程中,下列哪个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     
A.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B.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思想,奖励耕战,使国家日益强盛。
C.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D.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秦国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