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汉代甘肃敦煌郡的悬泉置遗址,是古代邮驿接待机构。这里发掘出的有字简牍中,有大量中西使节及人员往来及接待的记录。还有简牍记载,乌孙、莎车王使者进贡橐佗(骆驼);安息王“以大鸟(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魔术师)献于汉”。这说明汉代甘肃(     
A.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B.邮驿道路系统较完备
C.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D.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
2 . “马其顿灭亡波斯帝国,将希腊文化广被于近东、伊朗、印度,甚至中亚,是人类史上贯通欧亚大陆的首次尝试,它只走了半途;另一半有待      在两个世纪后由东端出发,与希腊化世界接上轨。”下列项中,填入下划线处最合适的是(     
A.秦帝国B.汉帝国C.唐帝国D.元帝国
2023-11-12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3 . 《通典》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这体现了汉代(     
A.董仲舒以礼制教化民众B.儒家思想融入法律法规
C.司法实践广泛援引秦律D.儒家学者促进法律发展
2023-11-12更新 | 635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东汉史学家班彪作《史记后传》百余篇,肯定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但批评司马迁不能依五经之法言,不能同圣人之是非。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A.《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B.班彪仿《史记》撰写《汉书》
C.汉代史书的撰写受到政府鼓励D.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史学写作
2023-11-12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出处主要观点
苏仲湘《论“支那”一词的起源与荆的历史和变化》中国南部通往印度的通道出现的时间,早于从中国西北部通往国外通道出现的时间
伍加伧、
江玉祥
《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战国时四川的丝绸就是通过这条道路传到印度的
胡绍华《西南丝绸之路》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形成前的两个多世纪内,西南地区就出现了一条国际交通大道……这是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最古老道路
陈茜《川滇缅印古道初考》西南丝绸之路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开通;二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国际交通线,虽然没有特别大的发展,但却从未长期间断过

——摘编自梁州《十多年来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西南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2023-06-21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开创两汉诏令引用儒家经典之先河;东汉明帝所发布的27条诏令中有9条引用了儒家经典;汉章帝在位十三年,在诏令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高达31次;到了桓帝、灵帝时期,诏令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次数却趋近于零。这一现象(       
A.折射出两汉儒学地位的变迁B.表明汉代君主文化素养增强
C.反映出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D.说明儒学对社会影响的衰退
2023-06-21更新 | 390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7 . 古语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汉代,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潮广泛流行,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此可知,汉代天文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集权政治的需要B.农耕经济的发展
C.气象物候的变化D.学术争鸣的活跃
8 . 西汉后期,郡的数量增加到83个,郡的大小相差很大。下表为公元1年——2年的统计中几个有代表性的郡的数据。这说明(     
郡名登记的户登记的人口
颍川(面积最小的郡之一)4324912210 973
牂柯(经营西南夷,面积最大的郡之一)24219153360
敦煌(在偏远的西北地区)1120038335
河东(位置居中)236896962912
A.政府全部接管了王国的领地B.中央致力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西汉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D.地方割据势力隐患得以彻底消除
2023-05-07更新 | 565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初,河南的一座汉墓中发现了亚历山大城生产的模制玻璃瓶。《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介绍在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城生产的玻璃器被输往印度,从印度输往中国”。模制玻璃瓶在中原的出现得益于当时(     
A.中原是农耕经济中心B.西汉对河西地区的治理
C.河南居民的节俭理念D.丝绸之路上的经济交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西域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据相关史料记载,在西汉开发西域地区的100多年时间里,屯田军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还在西域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燧亭障,并部署军队成守,兼管西域的交通。同时,西汉朝廷对西域地区实行宽抚政策,基本上不向当地各族人民征收赋税。西汉王朝主要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最终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其内容有:和亲,诛灭异已等。

——摘编自刘秀梅《我国历史上的四次西部大开发》

材料二   2000年初,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作。同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并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此后,逐渐形成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即到21世纪中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航,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摘编自中国发展门户网《西部大开发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治理西域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社会背景,并分析西汉时期和21世纪两次“西部大开发”产生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